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万人,心梗救治应牢记两个“”,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把握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
心梗来临前,身体这样“提醒”过你
急性心肌梗死之前常出现各种征兆,尤其是一些不明原因的、一过性的、明显或不太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不适、泛酸烧心、呕吐、上腹部疼痛、饱胀等,特别是活动量增加时,反复间断出现。还有可能是口腔、颌面部咽,喉、气管,以及颈背等部位的症状。
心梗最怕一个字:扛
不少人总觉得自己身体素质好,有点病扛一扛就过去了,看病太浪费时间,或者错误地判断为其他疾病,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南方都市报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当身体有病痛时,53.8%的人选择“扛着”;只有11.4%的人“医院”;59.3%的人会“自己买药吃”;40%的人习惯“上网查相关知识”;12.1%的人会“咨询亲朋”。
医院,让小病拖成大病,一旦身体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诱发急性心梗。
过度劳累、压力大也是心梗找上门的原因。
中青年心梗发病人群主要是脑力劳动者,有的人工作起来几天都不休息。在临床上,经常能见到连续几天睡眠严重不足的心梗患者。
这种没有规律、过于劳累的生活,非常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梗。
另外,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这很容易引起心梗发作。
心梗后的科学抢救要点
建议40岁以上的人定期体检,若指标异常或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至少每年做一次血脂化验。
另外,要定期监测血压,至少每月做一次血糖检查,若属于冠心病高危人群,还要接受心电图及其他必要检查。
一旦发生胸口痛,有濒死感、压迫感,持续5~15分钟或以上,并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要高度警惕心梗。
多位专家共同呼吁,心梗救治应牢记两个“”: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把握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
当作为第一目击者,怀疑周围有人心梗,在进行心肺复苏前,要看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
1.拍打肩部并大声呼喊患者,看有无反应。
2.判断有无自主呼吸:跪下来平视患者胸腹部,观察5~10秒看有无规律起伏,当发现无反应和无自主呼吸,即可初步判断为心脏骤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开始进行急救。
对于非专业施救人员来说:
当现场只有一个施救者
如果可以立即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首选AED,如果无法立即取得,应马上做人工心肺复苏。
当现场有两个及以上施救者
可一人先做心肺复苏,让另一人尽快取得并使用AED。
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多发生在起病的1小时内,急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医院
医院,如果没有人陪在身边,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很可能错失抢救时机。
2、不要喝水
患者心梗发生后喝水是“帮倒忙”。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喝水很容易导致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心梗患者一次喝下太多水,水分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量增加,患者心脏承受不了,反而出现胸闷气短。
3、不要错误使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急性心梗患者服用要慎重。如果患者血压本来就低,服药会导致血压进一步降低,增加休克风险。
4、不要盲目心肺复苏
心脏复苏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发生的风险,还可能会导致患者肋骨骨折。
最后提醒大家:猝死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在避免过度劳累的同时,也要谨遵医嘱、信任医生,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zl/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