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营养学的原则,每个人每天脂肪、油脂供应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换算成食用油重量,即60克(包括主食中肉、牛奶、鸡蛋里的脂肪和烹调用油)减掉主、付食中的油以后留给烹调用油约25~30克。也就是家里的小瓷勺两勺半(一勺是10克)。但是,现实生活中烹调油的用量严重超标,营养学的标准是每人每天用油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最高比例是30%,据调查,国人食物里的油加上烹饪用油已经占到总能量的37%,超了7%,导致能量过剩,造成各种慢性病。(能量过剩会在体内产生脂肪堆积,造成肥胖,诱发心脑l血管疾病、部分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相继而来。如俗话说“一胖生百病。”)注意:油吃的过少也会产生问题,每天的饮食中不能缺少油。因为脂肪在体内起着提供能量的作用,提供肌体必须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且必须通过食用油来补充。另外,油还有一个运输载体的功能,在我们吃的维生素里面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都必须通过脂肪运输到肌体内的各个組织,没有脂肪,食物里面的维生素吸收不了。人体就要浮肿生病。(1)能量不够,人会面黄肌瘦(2)造成两个必须脂肪酸的缺乏,影响细胞膜、皮肤的健康(3)造成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市场上的油琳琅滿目,品种繁多。但总的来说,食用油在原料来源上是两类:一类来源于植物,如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稻米油、茶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棕榈油、橄榄油、亚油等;一类来源于动物,如牛油、羊油、猪油、鸡油、鱼油等。按加工又分为压榨油(利用机械的方法把油挤压出来,又分冷榨和热榨)、浸出油(通过有机溶剂把油溶解出来)。超市中的油根据质量和脱脂的程度又划分为4级(没有和我们烹调油的实际成分掛钩)。不论是动物性脂肪还是植物性脂肪,里面都有一个成分叫甘油三脂,这个甘油三脂里的脂肪酸与健康直接相关。而脂肪酸又分为三类:(1)饱和性脂肪酸,主要是动物性肪,常温下呈固态(2)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植物性之脂肪,常温下呈液体。不饱和脂肪酸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橄榄油里的含量最高,达75%,这是对健康很有好处的一种脂肪酷,以生食为主。(3)在不饱和脂肪酸里面还有多不饱和肪酸,主要是鱼油等海产品的油脂。所以选油的时候饱和脂肪酸越少越好,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越好。通常评价食用油的好坏有4个标准:(1)含有的人体必需的亚油酸、阿尔法亚麻酸脂肪酸含量越多越好(2)含的脂溶性维生素越多越好(3)消化率:饱和脂肪酸常瑥下呈固体,因此不好消化,植物油常温下呈液体比较好消化(4)储存的稳定性,时间放长不氧化、酸败。
通常选油的时候就应该用这四个指标来评价。大豆油是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食用油,但是不稳定;葵花籽油很不错,维生素E的含量比较高;花生油很常见,里面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油里面最高的,玉米油、芥花油(菜籽油)、橄榄油对人体的营养,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都非常好。芝麻油、亚麻籽油、核桃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很高,能补充人体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濡求,能减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减轻肌体的炎症反应引起的对健康的危害。人的生命必须有两种脂肪酸才能得以生存: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用于调整人体的各种机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垃圾”,即由于摄入过量饱和脂肪酸后形成多余的脂肪。人体一但缺少了不饱和脂肪酸,各方面的机能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將会引发前列腺炎症。并且,免疫、心脑血管、生殖、内分泌等系统就会岀现异常、发生紊乱,从而引起高血脂、高血压、血栓病、动脉粥样硬化、风湿病、糖尿病、皮肤粗糙、加速衰老等一系列疾病。因此,人体是不能缺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莫名其妙地就得上了这些病,自己一直找不到病因。追根索源就是我们的人体内缺少不饱和脂肪酸。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的日渐好转,使我们的食物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饱和脂肪酸(即肉类、高蛋白等)摄入过量。精细的饮食结构引出的营养失衡,使我们的血黏度变稠,从而引起心肌梗塞、脑溢血等一系列的病变。心脑血管的疾病现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杀手”。一旦得上了这些疾病,非死即残。将花费大量的金钱进行治疗,并且是长期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qz/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