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概念: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是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的急剧缺血所致。
病因: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病人的1~2支(也可3~4支受累)冠状动脉主支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管腔狭窄,狭窄若超过75%,由于狭窄部血管粥样斑块增大,破溃,出血,局部血栓形成,栓塞或出现血管持续痉挛,使血管完全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或由于休克,脱水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原因导致心排出量下降,冠状动脉血流量锐减;以及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等使心肌耗氧量剧增,以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1小时,均可发生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感,窒息或烧灼感,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或数天,服硝酸甘油无效。还有发热,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有特征改变(异常深而宽的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明显抬高,T波倒置)及动态演变过程(抬高的ST段可在数日至两周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倒置加深呈冠状T,此后逐渐变浅,平坦,部分可恢复直立,Q波大多永久存在)。另外血清心肌酶检查也是心肌梗死的主要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心肌梗死发作时病人需要立即卧床休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尽快解除病人的疼痛,常用药物有:哌替啶,吗啡,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可以再灌注治疗,如无出血禁忌可紧急实施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扩张病变血管或随后再安置支架,消除心律失常,控制休克,治疗心力衰竭,其他治疗:抗凝治疗,β受体阻滞剂,极化液治疗。
健康教育指导:
1、饮食指导
第一周给予半量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恢复期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纤维素的易消化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忌饱食,以减轻心脏负荷,促进恢复。
2、休息与运动指导
绝对卧床休息5~7天,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翻动,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以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下肢血栓形成,两周后可扶起坐起,病情稳定者可逐步离床,在室内缓步走动,对有并发症者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3、用药指导
(1)疼痛严重者可选用吗啡、哌替啶等止痛药物,解除疼痛可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和减少并发症发生,需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等不良药物反应。
(2)溶栓治疗可防止心肌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使心肌得到再灌注。注意溶栓药物及不良反应,如用药后胸痛有无缓解,皮肤黏膜及内脏有无出血等副作用,出血严重应立即停止治疗,紧急处理。
4、日常生活指导
(1)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饮食过饱,便秘,上呼吸道感染等。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原发病,定期复查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以了解和控制疾病进展。
(2)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肥胖者应控制体重,运动量以不引起心绞痛为宜。
(3)洗澡时应让家属知道,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进行,注意水温适宜,以免发生意外。因为在闷热不通风的环境,可造成心输出量减少,一过性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晕厥发生。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防止心脏负荷增加,诱发心绞痛。
(5)如心绞痛较以往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医院就诊。
中西医结合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y/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