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原因 >> 正文 >> 正文

长期服用脑心通胶囊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24/3/7
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59/

长期服用脑心通胶囊、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能预防心肌梗死吗?1、脑心通胶囊:是基于“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脑心同治”的医学理论研发而成的中成药,是将传统中医学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典范,其精选黄芪、丹参、水蛭、地龙等16味植物药和虫类药组成。主要应用于胸痹心痛、胸闷、心悸、气短及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的中风中经络。

脑心通胶囊具有以下作用:①抗栓: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P-选择素表达,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通过增加PCYP2C19活性改善氯比格雷抗栓效果②抑制血管、心脏等器官的重构:能够减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和稳定斑块,改善血流参数,延缓血管重构,通过PPARγ介导的细胞自噬抑制H9C2心肌细胞肥大,通过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循环血管生产细胞VEGF/eNOS信号通路促进血管新生,介导心肌梗死小鼠的恢复③抗炎、抗氧化:通过抗炎症,缩小颈动脉斑块,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达到延缓斑块进展、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通过减轻白细胞浸润,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改善能量代谢障碍,发挥脑的保护作用④调节血脂代谢,稳定斑块。一项RCT探讨了脑心通胶囊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例急性心肌梗死后28天~5年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例,对照组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随访18个月,结果显示脑心通在缓解梗死后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缩短左室舒张末径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另有一项研究将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二级预防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对照组给子常规二级预防,随访24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心电图改善、血脂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小、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以上研究提示脑心通胶囊对预防心肌梗死有一定作用。2、麝香保心丸: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的复方制剂,经优化筛选的苏合香丸、人参苏合丸、苏冰滴丸、冠心苏合丸的处方研制开发而成”。其主要成分为:麝香、苏合香脂、冰片、人参、蟾蜍、肉桂、牛黄7味中药材,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功效,临床主要应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麝香保心丸在保护心血管系统方面具有多靶向作用,可促进血管生成和侧支循环形成、减轻炎症、改善内皮功能、调节血脂代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心脏重构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期治疗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在常规治疗和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1年后发现,麝香保心丸组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8.3%。缺血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57.4%。二者均优于常规用药对照组;麝香保心丸治疗组随访1年中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需做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需再住院治疗的病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由此可见,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就开始应用麝香保心丸,在1年服用期间能有效、安全地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心肌梗死后病人长期生存率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从例患者中选择56例发生心肌梗死后由于经济或心理原因不愿或拒绝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其中28例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组,平均随访6.69年,生存率为9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生存率86%)。治疗组在防治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再发、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提高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临时服用或不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的对照组。3、通心络胶囊: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由人参、水蛭、全蝎、檀香、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降香、乳香、酸枣仁、冰片等12味药经加工制成的胶囊,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室性心律失常、增加冠状动脉、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临床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治疗对急诊接收的行PCI和常规治疗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无复流和梗死面积。针对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研究发现,在传统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尤其是在携带CYP2C19无功能基因的患者中。该研究数据提示,通心络胶囊可以在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与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联用。以上研究提示通心络胶囊对防治心肌梗死有一定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y/1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