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预防 >> 正文 >> 正文

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历史与现状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17-8-31

50余年前起,学者们开始研究和建立体外反搏技术。体外反搏技术的初衷是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提供机械辅助的循环支持,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提供有效的非创伤性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早期的体反搏装置采用水压的非顺序性反搏方式,仅能为患者提供低水平的循环支持。而早期的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临床预后,研究结果不一致。因此,体外反搏的效果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一直存在争议。

80年代早期,中国学者郑振声等将早期的体外反搏装置进行了重大革新,创立了现今通行的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装置并报道了EECP在循环支持和临床预后方面的良好效果。此后,EECP再度兴起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者们在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内皮细胞及其因子、临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众多研究,不断取得大量一致的获益证据。遗憾的是,一直不能取得理想的“血运重建”效果。

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血运重建取得了突破,药物溶栓、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蓬勃发展使EECP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迅速减少。EECP的主要战场转移到了顽固性心绞痛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但是,EECP的研究者们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从未停止。在救护车转运时进行EECP;使用便携式EECP在急诊、ICU或社区进行EECP循环支持;对有血运重建禁忌者或失败者进行EECP支持;对急诊PCI的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进行EECP治疗等是当今研究的方向和热点。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摘自增强型体外反搏——理论与实践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f/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