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前兆 >> 正文 >> 正文

多学科联合诊治让胸痛患者再续人生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18-1-7

点击医院,轻松   为适应现代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趋势,医院现已常态化开展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近日,该院充分挥多学科联合协作优势,在技术上优势互补,通过多学科联合诊治成功救治了两名危重症胸痛患者。

  64岁的赵先生,曾在医院行腹主动脉术,近日,以剑突下疼痛2小时为主诉,入住胸心血管外科,当时患者精神萎靡,剧烈胸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病情十分危重。查心电图示:下壁ST段抬高,广泛前壁ST段压低,立刻给予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并建立静脉通道,同时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多学科联合会诊。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滕伟、主治医师王国良进行查体检查后考虑“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经过一番全面谨慎的检查和风险评估,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决定为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术。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术中出现低血压、心率缓慢等症状,医生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症状消失,血压回升,恶性心律转为正常。经再次会诊后,患者送到重症监护室进行短期监护,现已回病房进行后续治疗。

  50岁的王先生因突然出现持续性胸闷、胸痛症状就诊于呼吸内科,科主任冯志军查看检查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相关学科联合会诊,急诊给予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闭塞。在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惠学志带领下,王国良治疗组立即为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顺利,术后患者胸痛症状基本缓解,情绪逐渐稳定,心律恢复为窦性心律,在导管室观察病情稳定后送回病房。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和悉心的照顾,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无心律失常等症状,目前已痊愈出院。 

  惠学志说,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未经积极治疗的心肌梗死平均死亡率为15%左右,积极治疗能使之降低2%―3%。随着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药物治疗常常难以奏效,必须尽快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其血液循环,挽救生命。

  多学科紧密结合是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可对危重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做充分详细的评估。医院多学科联合诊治常态化,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围绕患者安全,各科室通力协作,通过医护人员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医术,多方位专业思考对疑难病患者进行“一站式”诊疗,保障患者的及时抢救,保障抢救的高成功率,让更多的患者再续美好人生。

  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急诊科、影像中心、检验科、超声医学科等多科室联合协作组成,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诊疗通道。以往普通的急性胸痛诊疗,从患者拨打急救热线到院前急救,到来院后挂号、检查、缴费,直到进行手术,都会耗费大量时间。胸痛中心成立后,医院急救、心内、呼吸、介入组医师将24小时值班,导管室24小时待命,协力打造急性胸痛绿色通道,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救护车上进行心电图等检查,医院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尽早开通堵塞血管、恢复血流是降低急性心梗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当发现急性胸痛患者时,请即刻拨打医院胸痛中心急救- 

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科室执行24小时弹性双班,保证24小时无缝隙对病人优质服务。开展了各种介入手术,包括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导管检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术、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及射频消融术等。心脏内科开展了各种介入手术,包括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导管检查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术、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及射频消融术等。

  科室近5年先后发表国家级文章20余篇,SCI收录2篇,并主持省科技攻关项目、市科技公关项目十余项。作为“河南省高血压控制网络中心开封分中心”承担着对高血压的预防等重要工作。

  河南大学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是一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素质高、发展前景良好的医疗学术队伍。科室全体医务人员衷心祝愿广大患者身心健康!

病区 

本期策划:澹 谧

本期校对:晴 天

本期编辑:Smiple

长按图片识别







































中科白癜风新春喜相迎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qz/1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