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在中医里叫什么病?
其实心肌梗死这个名词本身是一个西医的名词,但是这个病的记载很早就出现了。现在大家可能都知道张仲景,张仲景是我们中医的医圣。他是西汉末年三国早期的人物,那么他所写的《伤寒杂病论》包括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在《金匮要略》中就专门有一篇讲的就是胸痛,胸痹心痛。他在胸痹心痛中描述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作时的症状描述的栩栩如生他就做过如下的描述: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足清至节很形象的描述了急性心梗。严重胸痛甚至于导致休克的状态,再往前追溯,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心痛分五种:真心痛脾心痛等等的这样的分类法。目前中医界是把急性心肌梗死类同于真心痛,用真心痛这个名词来指代急性心肌梗死。
我们知道了心梗在中医领域归属于真心痛的范畴,治疗上主要针对的原因包括痰瘀互结以及气血阴阳的亏虚,常用的中药包括葛根、红花、黄精、党参、赤芍、郁金、黄芪、丹参。在针对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方面,常用的中成药物有生脉散和四物汤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心肌梗死的病人冠脉没有狭窄,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所以具有芳香开窍作用的药物,能够有效的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包括冠心苏合丸、苏合香丸,里面的檀香、冰片都能芳香开窍,缓解冠状动脉痉挛。还有一部分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包括丹参、红花、川芎、降香、赤芍等。这些药物能够抗血小板聚集,可以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降低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死率。
不论西医说的心肌梗死还是中医称作的真心痛、心痛、胸痹等症,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如果心肌梗死的患者平时具有舌头发紫、舌边有瘀斑的情况,认为是气滞血瘀证,治疗的时候多会选用血府逐瘀汤。如果心肌梗死的患者平时具有怕冷、四肢发凉、心悸气短的症状,称作寒凝心脉证,治疗的时候多选用苏合香丸和当归四逆汤。如果心肌梗死的患者平时具有神疲乏力、气短心悸症状,称作气虚血瘀症,临床上多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
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心气虚,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严重者出现阳脱或亡阳,甚至阴阳俱竭。也有出现气阴两虚者。表现主要是血瘀,可伴有寒凝、痰阻、气滞、气虚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因此,益气活血便是心肌梗死的基本疗法,然后再根据病情发展到不同阶段的舌脉证候进行辨证论治,给予不同的疗法。
益气活血便是心肌梗死的基本疗法,然后再根据病情发展到不同阶段的舌脉证候进行辨证论治,给予不同的疗法。在一般情况下,中医将心肌梗死分三个阶段进行治疗。
在一般情况下,中医将心肌梗死分三个阶段进行治疗:
1、气虚血瘀阶段:一般多在发病5天之内,也有从发病24小时后向第二阶段转化者。.心肌梗死症见胸闷气短,胸痛彻背,痛如锥刺,固定不移,自汗肢冷,倦怠懒言,治以益气活血为法,方选圣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党参、黄芪、当归、赤芍、麦冬、五味子、川芎、三七等。
2、痰湿中阻阶段:一般为两周左右,.心肌梗死症见心胸闷痛,脘腹胀满,口腻纳呆,四肢倦怠,大便稀溏,脉弦滑或濡滑,舌苔由白腻向厚腻转化,一周后渐转黄腻苔,治从燥湿祛痰,芳香化浊为主,方选温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益气活血之品。药用瓜蒌、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藿香、砂仁、黄芪、当归、丹参、桃仁、红花等。
3、气阴亏损阶段:病后两周,舌苔由厚腻渐转薄白净,少数病例可见剥脱苔或舌光无苔者,.心肌梗死症见胸痛隐隐,心烦失眠,头晕心悸,口渴喜饮,气短汗出,倦怠懒言,脉多细数或弦细,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选补中益气汤合生脉饮加减。药用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白术、当归、赤芍、丹参、郁金等。
名方介绍
另外,猝死是危害人们生命非常重要的一个疾病。心梗又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猝死的抢救率其实是很低的。近年来,年轻人在职场打拼加班或回家路上猝死的报道屡见报端。根据一些猝死生还者的回忆,或者是医生的临床观察,发现其实有很多的猝死者,尤其是心梗引发的猝死者。所以,有效预防心肌梗塞尤为重要。
认识自己,善待珍视每个人,尤其包括我们自己。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fz/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