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
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抢救一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不仅是心血管内科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症患者以来遇到的最为惊险的一个病例,更是急诊抢救时间最短的一例。
惊心动魄
确诊病情,紧急会诊
时间倒回到上午11:50分...........
宜都一医心血管内科如往常一样忙碌,只见医护人员穿梭的身影。突然,护士站里突如其来响起一阵争促的“喂,您好!这里是心内科”。“您好,我是消化内科,现在有一例上腹痛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请求紧急会诊”。正准备离开科室的邓世磊医生和当班医生皮晓波在接到紧急通知后,立即拿上心梗一包药急救药箱迅速赶往消化内科。经详细询问结合病史及ECG、心肌肌钙蛋白确定诊断杨爷爷为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
启动急诊介入手术流程
12:25分签署急诊介入手术同意书
按照“胸痛中心”建设的规范性要求,邓医生迅速启动急诊介入手术流程,从激活导管室、术前亲自将口服药给患者服下直到病人家属赶到,以最简短并通俗易懂的语言沟通讲解手术风险及手术方式,签署急诊介入手术同意书仅用了15分钟的时间。
争分夺秒,精密协作
12:25分至13:05分手术顺利完成
在消化内科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于中午12:25时直接送达导管室。平常训练有素的宜都一医心内科的铅衣人们,在彭芝斌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快速而有条不紊进行摆体位、消毒、铺巾,桡动脉穿刺、送导管一气呵成。10分钟后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通过简短的策略讨论,于下午13:05时顺利完成冠状动脉内病变处支架植入,病人疼痛症状迅速而彻底缓解,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术后安返CCU病房,目前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救死扶伤,妙手回春
在心血管内科CCU病房里,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照顾,术后的杨老爷子露出了开心的笑脸。下午时段,病房里又恢复了平常的忙碌气氛,医生们在查房时,病人的老伴及子女们无比激动地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谢谢你们救了我们家老爷子的生命,在我们未交医疗费的情况下进行急诊手术,真是太感激了”。简短的谢意传递给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的是巨大的鼓舞。
这样一场争分夺秒急速抢救中,令人感动的不仅是医护人员快速抢救和精湛的技术,更是大家的团队协作、支持和生命托付的一切。
病人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启动了多个科室快速协作联动。心血管内科医生从接触病人到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手术结束,总共用时仅1小时的时间,体现出了在创建胸痛中心的过程中“先治病后缴费、开放绿色通道、病人生命至上的理念”。
哈哈
医院心内科在对待每一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始终把“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治理念放在首位,立争让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白
1
心血管内科介绍
心血管内科专家介绍
附: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信息
据《心血管健康联盟》报导:每年的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今年“心梗救治日”的主题活动内容是:从“我要”理念推广到中国心梗救治体系的建立。报导说,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发生,但是仅有3.5万例获得了及时规范的救治。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普及急性心梗救治理念,构建急性心梗救治体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年11月19日,在第四个“心梗救治日”来临之际,中国医师协会携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向大众宣传“有胸痛,我要拨打”,提醒所有的医疗救治人员“心梗救治,争取黄金分钟”;要在全医院中积极建设胸痛中心,提升胸痛相关疾病医疗救治能力。在如何让急性心梗救治更全面,更及时的问题上,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表示:急性心梗的救治需要“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实现急性心梗患者救治的全覆盖。
你需要知道的心肌梗塞6大原因(选自平安心脏APP)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再充分扩张,因而造成心肌缺血。另外,剧烈的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2、激动
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也可诱发心肌梗塞。
3、暴饮暴食
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会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会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心肌梗塞。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也可能会诱发心肌梗塞。冬春寒冷季节是心肌梗塞发病率较高的时间段,冠心病患者在此期间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塞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因此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五谷杂粮。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肌梗塞。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zl/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