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然而很多人却不懂得珍惜。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许多行为、习惯都在伤害它。
我国每年仅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就达万,心脏病每年直接导致55万人死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总人口。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
权威专家提醒你心脑血管最怕的12个时刻,让你平安过冬。
受访专家
医院首任心内科主任徐成斌
首都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
北京中医院胸心血管科主任刘继前
1
清晨一骨碌爬起床
上午6时~11时被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
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早上刚醒来,心跳频率从慢到快,让血管收缩和凝血的物质增加了,容易出现血栓。而醒后猛起身,血压一下上不来,会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
特别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患者来说,突然起床最容易引发意外。
早上睁开眼睛后应先不起身,躺着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3分钟后再床。2
蹲便后猛起身
研究显示,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壁肌和隔肌强烈收缩,血压下降可能引起脑溢血,心肌耗氧量增加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
老年人血管调节反应差,如果蹲厕时间过久,排便结束后快速站起,容易诱发短暂性脑缺血,从而头晕、眼花、摔倒,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此时站起来应该缓慢。
3
寒冷天气从室内外出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调查表明,猝死多发于寒冷季节。
寒冷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痉挛,对于心脏病人来说,可能诱发大面积心梗,导致猝死。
中老年人对气温变化适应能力差,寒冷会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造成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心脏病患者冬天外出前,一定要穿上暖和的外套,可以穿件马甲护好胸口,系围巾、戴帽子和手套,以防热量从领口、袖口跑掉。
中老年人外出时,除衣服、鞋要穿得暖和外,一定要戴上口罩和帽子,避免冷风从呼吸道进去,对血管、对肺造成伤害。
4
雾天长时间在户外锻炼
雾天,大量的粉尘、细菌等有害物质会随着户外体育锻炼的进行进入到体内,加重血液污染的机会,阻断血液中氧的供应,诱发心脏病。
最好将锻炼改在室内,或挑选其他合适的时间进行。如果需要出门,可以选择戴口罩,不要在浓雾中停留太长时间。5
过度疲劳后桑拿
身体感觉到极度疲劳时蒸个桑拿,是不少人热衷的休闲方式。
实际上,桑拿房里过高的温度,会使人体皮下血管迅速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在疲劳的状况下大量饮酒后再蒸桑拿,这种情况更危险。
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蒸桑拿,一旦出现恶心、心慌、心跳过快等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止。6
久看电视喝浓茶
泡杯浓茶,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一天,是不少中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研究表明,看电视1小时可增加心脏病死亡风险7%,那些每天看电视4小时的人心脏病风险为28%。
如果加上浓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很大的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
中老年人每天看电视要控制在1~2小时之间,注意休息。最好不要喝太浓的茶,以免刺激心脏。7
愤怒时暴饮暴食
易怒对心脏健康的威胁很大。人在愤怒时,身体会分泌大量让血管收缩的激素,让血压升高,从而诱发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糖。
美国心脏学会的一项研究也指出,在过度进食一小时内,心脏发病的可能性会增大10倍。
对于已经患有高胆固醇、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来说,更加危险。
8
棋牌室里抽烟
烟雾中含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几千种有毒物质,是导致血管痉挛、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进而猝死的危险因素。
打牌的人常常烟不离手,再加上多数棋牌室空间狭窄,通风不好。
尤其是年龄大、血压高、身体衰弱的中老年人,一旦身处其中过久,导致生病甚至猝死的现象时有发生。
9
酒后喝咖啡
饮酒后喝一杯咖啡来醒酒,会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害。
酒后再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比单纯喝酒高出许多倍。
饮用38度以上白酒超过50毫升的人,酒后不要喝咖啡;
喝了少量酒的人,喝咖啡最好不超过一杯(毫升);
在饮用白酒30~60分钟、葡萄酒1~3小时之内,不要喝咖啡。
10
伤心后借酒消愁
悲伤的人往往容易激动,这样导致心跳加速、动脉收缩。如果此时大量饮酒,有可能导致某些心脏病发作,出现心痛、气短、休克等症状。
11
熬夜时吸烟
人在熬夜时,肾上腺素的分泌比按时作息的人明显增加,此时吸烟会迅速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心血管,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另外,熬夜者常久坐少动,体内血液循环处于缓滞状态,吸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
有研究发现,熬夜时吸烟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增加8倍以上。
熬夜时吸烟非常容易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血管病变的人,危险性更大。
12
酒后排尿
男性酒后、起夜、午睡起床排尿时容易发生“排尿性晕厥”。
由于酒后神经比较兴奋,血管扩张,血压相对偏低,而排尿后腹部压力下降,血液重新分配,脑部供血不足,会出现晕厥。
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坐着、蹲着解小便,或如厕时用手抓住身边的支撑物;
如厕后站立一会儿;
排尿时应呼吸平和,速度减慢,不要过度憋气;
卫生间要避免放置尖锐、易碎的物品,以免跌倒后发生意外。
来源:生命时报(ID:LT)
延伸阅读:
手把手教你看懂血脂报告!血脂报告主要指标有哪些?
医院检查的项目不同,但四项是基本的临床实用检测项目,所以我们将重点解读这4项。
血脂变高有什么危害?
血脂,就是血浆中的脂类,主要是指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血脂升高,血液及血管会有所变化:血管变窄,血管壁硬化,血液粘稠。
①血管变窄
正常人血管内膜是光滑流畅的,血脂增高会在血管壁逐渐沉积下来,形成黄色的粥样斑块。久而久之,斑块越堆越厚,自然血管会越来越窄。
一旦血脂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后果不堪设想。
通往脑部的动脉血被堵住了,即容易导致脑中风;
通往心脏的动脉血被堵住了,即容易导致冠心病;
另外,血管变窄,对血管壁的压力也会增大,导致血压升高。
②血管粘稠
血脂浓度高,会使得血液变粘稠,导致血流阻力变大。心脏需要加大力度泵出血液,才能达到以前的效果,自然,血管壁所受压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
③血管壁硬化
血管壁沉积大量粥样斑块,逐渐硬化,失去弹性,导致血压升高。
所以,血脂浓度长期高的人,很容易堵住血管,也很容易诱发高血压,导致脑中风或冠心病。
血脂检查中每项指标有何意义?医院做血脂检查都会查的四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指标1: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就是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
如果体内的甘油三酯过多,甘油三酯会在人体不同部位堆积,造成不同的后果。比如,堆积在皮下,人就会发胖;堆积在肝脏,就会造成脂肪肝;堆积在血管壁,会造成动脉硬化。
一般情况下,甘油三酯高于1.7mmol/L,就会被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指标2:胆固醇(TC)
胆固醇是血液中各种胆固醇的总合,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胆固醇过多会在血管壁沉积,使血管变窄,失去弹性变硬变脆,渐渐将血管完全堵死,诱发心绞痛、冠心病、脑中风等。
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会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所以,甘油三酯是胆固醇的“帮凶”。
图:胆固醇堵塞血管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一般人只要总胆固醇高于5.7mmol/L就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主要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指标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它就像一个清洁工,把血管壁沉积的胆固醇运到肝脏处理掉,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图: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运走血管里的胆固醇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HDL-C1.04mmol/L就会被诊断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指标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基本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多,会沉积在血管壁,越积越多就形成了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图: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LDL-C3.37mmol/L就会被诊断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血脂异常分类结合以上四项指标,血脂异常可以分成4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医生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
那么是不是血脂一异常就很危险呢?
答案:不是。
举个例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73mmol/L,对于没有高血压、不抽烟、不肥胖、生活习惯良好的年轻人来说,危险程度很低。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是一个高度危险的因素了。
所以,报告解读还需要结合每个人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推荐阅读烟酒茶带来满口黄牙,不用去洗牙,一招帮你轻松解决!
千古奇人鬼谷子,为何他的书被禁千年?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长诗:呼唤毛泽东(好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zl/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