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等。
心肌酶谱中最有诊断价值的一项是CK-MB,具有心肌特异性。
心肌酶谱升高并不只反映心肌问题,因为它们还存在于其他的脏器,比如肝脏和肌肉中,当肝脏和肌肉损伤时也会造成心肌酶增高。
CK在骨骼肌中含量最高,其次是心肌、脑,肝、胰和红细胞等CK含量极少。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CK极度升高(U/L)主要见于全身疾病,特别是肌肉疾病。
心肌酶谱升高的几个小知识点:
1、心肌细胞受损: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来源于心肌,当CK-MB升高时,大多提示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常见于急性心肌炎等心源性疾病。
一般表现为乏力、纳差、心悸、胸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
此外,还应该结合临床症状以及肌钙蛋白、心电图动态演变等,进行综合判断。
2、骨骼肌损伤:
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可能提示骨骼肌损伤,如肌肉急慢性损伤、骨折或手术引起肌肉细胞受损或肌炎、药物中毒、内分泌、代谢等原因造成肌肉损伤等,以上情况均可引起肌酸激酶升高。
3、
肝细胞受损:
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或者严重恶性肿瘤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可引起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等升高,二者也是心肌酶谱中的指标,因此也会表现为心肌酶谱升高。
4、其他:
除上述以外,心肌酶谱升高也可能提示其他系统的疾病,可见于胆道疾病,如胆道梗阻性黄疸、胆心综合征,还可能见于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不良以及贫血等。
心肌酶谱升高是心肌细胞损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并非心肌酶谱中任何一项升高都支持心肌炎诊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s/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