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饮食 >> 正文 >> 正文

这个世界上ldquo不信邪rdqu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21-7-6
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http://pf.39.net/bdfyy/

专家门诊

合理用药

热点聚焦

手术日

医学史

专家门诊

给您权威参照

按惟愿:医不扣门,患不忌医。

1

今天的朋友圈,好多同行都在刷一个现代版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年4月6日凌晨,株洲一位房地产中介公司的董事长游先生,因医院就诊。

这位游先生在当地是颇有名气的成功人士,年富力强,事业蒸蒸日上。可谓年轻有为,意气风发……

而且,蜜汁自信。

凌晨1点12分,医生给游董事长做完了心电图,心电图提示前侧壁心肌缺血。

虽然资料不全,但从专科医生的角度来看,游先生这种情况基本属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需要住院治疗,至少是留院观察。但是,自信的游董事长,对医生“不住院随时可能猝死”的警告置若罔闻。不顾医生的劝阻,签字拒绝住院。

不仅拒绝住院,完了游董事长还发一朋友圈,把医院给骂了一通。他说:

医院还是不进好,一进就说要马上住院,mmD,吓我,说不住院随时猝死,还要我签拒绝住院声明!我TMD厦门大学毕业的,老子钱还没花完!事还没做完!女儿还小,老婆还年轻,老天爷不收的!

拒绝住院第二天,游先生又医院的照片,配文写道: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发病5天后,即年4月11日,游先生的朋友在朋友圈发布了噩耗:

游董事长与世长辞。

2

讲到这里,故事基本结束了。

未知诸位有何感想?作为同行,我们同意宁方刚医生的观点:这是一个我们本来应该感觉悲伤,却有些悲伤不起来的故事。

因为,老天爷一开始真的没有打算收他——出现症状的时候,游先医院(这里插一句,院方开具的药物是硝酸甘油,由此推断当时的主要症状就是心绞痛);接诊他的医生,在第一时间安排了相关检查,做出了正确的诊断,而且也强烈建议他住院观察治疗。

也就是说,医院的时候,病情还没有进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但悲剧的是,极度膨胀的游先生自信满满的认为:老子钱还没花完!事还没做完!女儿还小,老婆还年轻,老天爷不收的!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不信邪”的朋友。他们大概率会认为:就算游先生选择听医生的话入院治疗,他也不一定能逃过这一劫。果真如此吗?

接下来,我们就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讲他的后续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心绞痛?简而言之,当动脉被堵而出现缺血时,器官组织常常会以疼痛来作“警示”。比如冠状动脉缺血会出现心绞痛,下肢缺血会出现患肢的剧烈疼痛,肠系膜动脉堵塞也会出现腹痛。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后续可能引起心肌梗死、肢体冰凉、肠道坏死等严重后果,并均可危及生命。

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血管堵了,主流的方法就是通过介入来开通。根据斑块性质血管大小等因素,可采用:

其一,经导管溶栓术。即通过导管在血栓内部注射适量的溶栓药物,将新鲜的血栓及时地溶解掉。

其二,血栓抽吸清除术。将导管插入血栓内,利用大注射器手动负压抽吸,可以将比较新鲜的血栓抽吸出来。

其三,血管斑块旋切(磨)术。主要适用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当动脉管壁沉积了大量无法药物溶解、也无法抽吸出来的粥样斑块,一般就采取这种办法开通。

其四,血管成形术。主要是指用球囊导管插到已经初步开通但仍然明显狭窄的病变血管部位,然后充盈球囊,使狭窄处被动地扩张,从而恢复血管的腔径。

其五,支架植入术。包括金属支架和生物可降解支架等。

上述种种,都是非常成熟的常规治疗手段,血管科医生每天都在用它们治病救人。

所以,游先生的病,根本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如果当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给他抗栓治疗扩血管治疗,压根就不会发展成为心梗;医院期间发生心梗,在黄金抢救时间开通血管也能挽救生命,怎么可能这就被老天爷收走?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代版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3

当然,实在救不过来的也有。

今天凌晨的上海,就发生了一件伤心事——昨天晚上10点,一位受人尊敬的老领导突发心脏病送医,12点20医院宣告不治。院方结论,心源性猝死。

这位领导年生,今年才68岁,还在全国政协任上。

可惜啊。

讲到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点,每每看到报道,“心梗”前,大多用的是“突发”。但是作为专业人士,我必须告诉大家:心梗多半都会有先兆。

通常,在心梗发作前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一些不同寻常的感觉就是心脏对你的求救:反复胸闷、胸痛;发作加重,频率增多;特别是夜间容易从睡梦中憋醒,哪怕服用麝香保心丸或硝酸甘油,但胸闷胸痛缓解的效果也不明显。

如发生以上症状,那么就必须及时就医,千万不要“摒一摒就算了”!

心梗虽然是心脏疾病,但并非只有心脏感受到不舒服,主要有以下可能——

胸部不适。大多数心梗的发作会导致胸部中央、心前区出现不适,这种不适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时有时无的。患者可能会感到压榨样疼痛、闷痛等。所以如果有人出现胸部不适,首先就应考虑心脏病发作。

上半身其他部位出现不适。这些部位可以包括一侧或双侧上肢、背部、颈部、下巴或上腹部出现的疼痛或不适。就是因为心脏病发作有时疼痛部位会不典型,因此,医院急诊科医生会对所有上至牙痛,下至腹痛的患者都作心电图检查,来明确不适是否心梗所引起的。

老年人、女性或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发作症状往往不典型,比如表现为烧心、消化不良等,可能会出现背部、下巴、颈部或肩部不适,因此尤其需要注意。

这个时候,能否及时就医,能否抢在黄金抢救时间内进行处理就尤其重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全国都推动开展胸痛中心建设?为的就是把这个黄金时间抢出来。

同理,国家还在推动脑卒中中心建设。

通过这类医学中心的建设,规范诊疗程序,早期发现这种心梗脑梗的病人,在黄金抢救时间进行处理,挽救心肌,挽救脑死亡,最终救人一命。

4

本人现在上了年纪,上一线、出急诊少。

年轻那时候上急诊,一旦发现有心电图改变或者有症状,通常就会要求病人留下。但是,往往你连着留观10个病人,这10个病人都不是心梗。

这时候病人就会抱怨就会说你啊:每回都留,都要抽血,都要化验……更难听的话就是:你们不仅骗钱,还耽误我时间,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如此等等。

但很可能到了第11个,病人就出现问题了,那可真是救人一命。

我们心内科医生,每天都在不断的重复这样的一个工作。

命是你自己的,听劝很重要。对于心梗这种高风险的疾病,听专业人士的劝不一定每次都对,但他只要说对了一次,你就能捡回来一条命。反过来,就算他说错了,也就让你等一等再观察一下,可能也就耽误你一点时间,但你就非接受不了,给你带来的损失就那么大吗?

因为和生命相比,时间金钱都不是事儿。但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事后往往又无法补救。

这,就是当医生的痛苦与幸福。

当然,如果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较为充分的认识,早期识别、能够清楚的知晓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面对突发情况时就会更加主动一些。

比如说45岁以上男性,有高血压、有糖尿病,有过中风史,甚至有过心梗史、家族史,像这一类的话就属于高危。

如果你本身就属于高危人群,等到有症状的时候,医院去处理,这样也就大概率能挡住一个悲剧事件的发生。但是反过来,如果你不注意不重视,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心肌梗死的处理,早期的监护、早期的处理可以把死亡率从30%降到15%,如果能够及时进行血管开通,就可以进一步把死亡率从15%降到9%。

作为专科医生,我们预期将来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应该下降到6%左右。

5

从医生涯中,无知无畏、不听医嘱死了的患者并不鲜见。

我曾经有一个病人,是一个非著名企业家,有不止一个上市公司,得了心梗,前壁心梗。

我是从外地赶过去给他做的急诊。做完治疗之后,他就非要住到高级病房去。

我说你最好还住监护室吧。

真是无知者无畏啊——医嘱卧床三天,他就非得要到厕所才小便,还说我就从来没有躺着尿过尿。本来这些都应该在床上,但他坚决不干,大便小便都非要到厕所。然后拍马屁的人多呀,看望他的也多,还有非要给他按摩腿的。

我说:你需要静养,不要来这么多人看;你听我的就行了,时间不用长,你就听我七天行不行?

坚决不听,哎哟,那牛逼得很啊。

然后我就说你这样子要影响心功能啊。没想到人家对心功能根本不感兴趣:“哎哟,会不会影响性功能啊?”就是这种状态。

果然,后来就发生室壁瘤了,心功能真受影响了。

咋说呢,医院里,好歹还活下来了。

还有一个煤老板朋友,人家原来也是很风光的,也是坚决不听医嘱,印象很深刻。后来大面积脑梗,瘫了,一直躺在床上很多年。

时间长了,我们很熟了。住院的时候,他的太太,带着新交的男朋友,经常来看他。

我们经常就笑:你老婆对你还不错啊,还经常来看看你。

这位逝者,已经因为他面对科学时的狂妄自大,和面对医学时的愚昧无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前文所述,哪怕他对医生保有一丝丝尊重,对医学有一丁点敬畏,他就可以走得更远,创造属于自己更多的人生辉煌。为逝者讳,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此,我们只能深表痛惜并祝他一路走好。同时,我们更要提醒正在阅读本文的诸位刀粉——面对疾病,请尊重专业,珍爱生命。

·END·

冷静

专业

有温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s/8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