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饮食 >> 正文 >> 正文

从陈小鲁心梗猝死引出的话题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18-7-11
开国元帅陈毅之子陈小鲁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在医院(医院)海南三亚分院抢救无效,于年2月28日不幸辞世,享年72岁。

陈小鲁

据知情人士说,陈小鲁这次走得这么突然是有重要敎训的。他从不注意查体,不知道心脏有问题,硝酸甘油这类急救药从不带在身边。他又习惯性便秘,更易引起心脏突发问题,也未提防、采取任何有效措施。

当晚21点20分,他准备洗澡睡觉,解大便很用力。然后就说了一句:小惠,我不好!就倒下了。夫人边施救边呼叫急救车,待人到了给他喂急救药时,他已疼痛难忍的暴燥不已,四个人按捺不住,将嘴里的药全部喷吐出去。

待送到分院,前后不过个把小时,人在路上就已经不行了。到医院后又継续抢救一个多小时,零时前终于宣告,因突发性大面积心梗不治离世。本来这次突发大面积心梗应该是能夠避免或急救成功的。实在太可惜了。

问题

记得当年胡耀邦也是心梗去世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会让一个没有重大疾病纪录的人患上心肌梗塞?可以预防或彻底治疗的吗?有些人走得太匆忙,昨天还有说有笑,今天就因心肌梗塞远去了?

回答

先说下心梗的概念。心脏是一个血泵,像抽水机一样日夜工作,心脏上的冠状动脉相当于抽水机的供电电线,是给这个泵供血的。冠状动脉闭塞就像血泵断电,不工作了,就是心梗了。

觉得图不清楚可以买个猪心,和人的基本一样。

心脏停止后没有血压,血液不流动,不能给机体带来新鲜氧气,身体的细胞就死了。所以在心梗的时候如果能用心外按压+人工呼吸,心脏电除颤等等心肺复苏措施让心脏重新跳动,血液流动,这个人就还是可以活的。只是有些细胞比如脑细胞,停止供氧三分钟就不可逆死亡,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救活了也是植物人。

心肌也是细胞,心梗就是心脏断电,心肌细胞也会死。而且也是断电3分钟(还是5分钟,忘了)心肌细胞就不可逆的死亡,所以,业内常有“时间就是心肌”的说法,也是为什么心梗死亡率那么高。

病因:一言以蔽之,就是冠状动脉闭了。

闭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水管被东西堵上了,一种是血管痉挛闭塞。堵上很好理解。但是致堵的栓子从哪来的?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些名词都没那么熟悉,那冠心病熟悉吧。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就是冠脉血管跟下水道似的,出生时干干净净,结果你天天大腻肥肉地沟油的灌,那油全挂在壁上一层层的,那下水道就越来越窄,哪天突然那块挂壁的地沟油掉了之类的,瞬间把这冠脉堵死了,得,心梗了。如果还是堵在主路上,那估计就回天乏术了。同理,堵在脑子里就脑梗了。

记得以前上课老师举过一个例子,说美国有个8岁的胖孩子车祸,死后解剖发现竟然血管内已经有粥样斑块形成。他说这都是因为垃圾食品,那时候还没爆出地沟油那。

为起到恶心的作用,上张图。

所以预防,肯定是控制血脂啊。别以为这是老年人的工作,去年我体检,测了血脂高,当时就无语了,鄙人BMI可是偏瘦啊,而且自从转过心内科后吃肉也明显少了(可以理解吧)。

终于,回想起体检前晚上啃了只肥硕大闸蟹!后来再复查也没事了。由此,那些一顿要啃N只大闸蟹的壮士们~~想想你们的血啊!是不是乳糜状了。

所以为什么强调多吃纤维,什么芹菜之类,就是刮油啊。还有据说燕麦片降脂作用也不错,20多岁开始已经不早了!

至于什么食品脂类高,胆固醇高就自己百度吧。那些油多不坏菜的人们,尤其那些个好口猪油炒饭的人们,请默默看到我上方图片思考五分钟。

第二个关于血管痉挛。病因不清。但是可知的抽烟喝酒,情绪激动,冷空气都可能诱发,所以电视编剧们有时候还是蒙对了的。

其他什么血管畸形之类的那就没办法了,人生嘛。

心梗前中老年人常常有预兆,比如心绞痛,心电图异常,就是心梗的预演。而且因为他们的冠脉是慢慢闭塞的,所以心脏还有适应过程(人真的很智能),就像森林里有条路,大家都走那条路,慢慢那条路上垃圾太多堵上了,旁边会出现一些,人们会自动分流寻找新的路,但是过程很慢,因为要披荆斩棘,但是如果这条路是突然塌方堵上的,那么这人就过不去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心脏不好,却能一直撑着,歪歪墙不倒,有些年轻人反而一下就去了。

心梗的抢救就是尽快地疏通血管。但是那血管多细,你怎么知道哪堵了?怎么疏通?

医院可以做到急诊的介入,造影,在堵塞处放支架(血管里放个架子给强行撑开),这当然是最对症的,但是所有手术也需要术前准备吧,哪怕你就在手术室门口心梗,所有医生就等着给你放支架时你心梗,你能保证你的心脏能撑那么久?这也是为什么心梗死亡率那么高,医生全过程都扑着赶着奔着,也不一定跑得过死神。

如果你等不及这个,或者条件不允许,最常见的解除阻塞的治疗就是全身给“溶栓”或者“止血”。就是说如果你是斑块或者血凝块堵了,就要用强抗凝药迅速让它散开,如果你是斑块出血堵上了就要止血。显然,这两个治疗是完全相反的,判断错误就gameover,但是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判断到底应该给哪种治疗呢?纯看经验。别诧异,只能凭经验了。根据病人的表现,一些化验指标等等综合判断。

每位心内科医生,哪怕是最顶尖的,在治疗开始时也绝不可能有%的把握的,甚至有的连50%的把握都没有。没办法,地球上没有更好的办法,人类文明和智慧对天工造人的改造还只到了这个境界。

最愚蠢的就是那些在这个关头还对着医生大呼小叫,或者抱着怀疑的态度拒绝检查,甚至恶言相向的。我可以确定在这样的关头,每一个医生都是全心全意00%的投入并且希望治疗有效,挽救生命的(这不用我解释吧,每个正常人都可以自己体会)。你在他冷静思考的时候还嚎啊叫的,撕啊扯的,再来两句威胁,两句恐吓。得,不让人救直说就行。

知道做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有多累吗?壮年男子,能连续坚持五分钟就不错了,可以判断是有6块腹肌的主了。曾听闻急诊俩女大夫轮流胸外按压1小时,病人在按压后5分钟已经完全心电图直线再回天乏力了,家属逼着哭着闹着必须抢救。两人按到披头散发精疲力竭两眼发黑,这也就罢了,如果还有别的抢救病人,这就是浪费有效的医疗资源,置别人于死地。至于这种一个大抢救收费多少,咱不提了,提了伤感情是不?

BTW,在你的亲人朋友如果突发这种呼吸心跳暂停情况时,如果你会做心肺复苏真的可能会救他!

激励一下,曾经我们去给聋哑学校的学生们教过急救常识(不给经费竟然让我们扛着假人挤公车,差点没吓出几个心梗),给小学高年级小朋友讲过。后来有一位老师给我们反馈,刚教完他们后去春游,有个小朋友溺水了,救上来后另一个小朋友按我们说的做了心肺复苏,真的救活了她的小伙伴。

这大概是我那年听到最振奋人心的消息。

原载知乎,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延伸阅读11位患者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心脏病发作是什么感受?

心脏病发作时,虽然有些人会经历如极度痛苦地抓住胸膛后倒地,但很多时候患者的症状完全与前者不同或更微妙,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其他不太严重的疾病。

为了让公众了解心脏病发作时各种可能的症状,多赢得抢救时间,美国《预防》杂志网站邀请11位心脏病发作幸存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借此给大家提个醒,千万别忽视这些症状。

1

格罗利亚

49岁

“我感觉从后背开始有抽痛,然后向上蔓延到脖子;接着下巴也开始了抽痛,有点像穿过身体的锐痛。我不得不服用了些布洛芬,希望这些症状能自行消失。

然而,我的呼吸开始变得困难了,嗓子发紧。这种不适让我难以正常喘气,快要背过气去。后来医生告诉我这是心脏病发作,我仍难以相信,因为自始至终我的心脏没有疼痛。”

2

卡罗尔

55岁

“刚开始是胃疼,胃部痉挛抽搐,越来越厉害。然后我感到胸部有种刺痛,本以为是吃了变质的食物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因为胃部和胸部都疼。随后,我有点头晕目眩且恶心呕吐。当出现左臂麻木时,我才想到了这是心脏病发作。”

3

谢丽尔

63岁

“当时我正在刷碗,突然感到双臂疼痛;疼痛始自于右臂,然后移动到左臂,随后双臂开始感觉麻木。我想躺下来休息会儿,看看这些症状能不能自行消失;但丈医院,是他挽救了我的性命。”

4

斯坦尼

71岁

“我感到喘不过来气,这种感觉太糟糕了!随后开始大喘气,就像是肺功能完全关闭了,然后就倒地起不来了。”

5

多丽丝

57岁

“我本以为那是烧心,因为我经常犯这毛病,感觉这次与以往没什么差别,只是更剧烈而已。我尝试躺下来,但这些症状仍然没消失。然后,疼痛感愈发强烈,转移成了心脏部位的挤压痛。丈医院,医院才得知这是心脏病发作。”

6

马蒂

67岁

“当我心脏病发作时,并没有心前区疼痛,这和我印象中的心脏病发作差距太大了。相反,我只是感到恶心,像是要把吃下去的食物都吐出来;然后就出冷汗了,脸上和后背不断冒汗。我开始感到头晕,要昏厥过去。儿子赶紧把我送到社区诊所,那里的工作人员给我叫了救护车。”

7

雷切尔

63岁

“我本以为是胃酸反流,想忍忍就挺过去了,医院;然而,随即就昏倒了,丈夫马上打了急救电话。”

8

乔安妮

67岁

“一个多星期里我一直感到筋疲力尽,虚弱得只想躺下来休息。刚开始以为是染上了什么传染病,我尝试想多睡会儿,但感觉还是不好。医院的原因是憋气,家里的楼梯我已经爬了40多年,但突然间我就爬不上去了。”

9

罗斯

55岁

“我在深夜里醒来,有要吐的感觉;起身后左臂就麻木了;然后,我感到左侧胸部下方有轻度疼痛。疼痛并不令我害怕,那种麻木感更痛苦。”

10

斯提芬妮

50岁

“我刚把孩子送到学校,突然感到肩胛骨之间的上背部疼痛,痛感很强烈;然后就是恶心,不得不坐在车里等待这些不舒服的感觉消失。另一个孩子的母亲看到我在出汗,感觉我有些不对头,因为我无法对她的提问做出反应,她帮我叫了救护车。确诊是心脏病发作后,我很震惊,因为那时我才46岁,身体一直不错。”

11

莉莉

82岁

“我感觉有什么东西紧紧压在胸部,它并不是疼痛,而是一种强烈的不适感,而且这种挤压感越来越强烈。”

心脏病突发怎么应对?

如果是家人出现了心脏病发作迹象或症状,请一定要先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再嚼一片阿司匹林。

背景知识

医院研究:海南“候鸟人群”一旦得心梗,就比较危重

一半寒冷,一半温暖,每年从寒冷飞往温暖的“候鸟人群”很多。

近期,医院和医院海南分院付振虹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如果“候鸟人群”发生心梗,一般会在平均3天左右发生。而且一旦发生,病情更为严重,预后更差。

有些人认为会不会因为是“候鸟”老人发病多?

其实不是的,与海南本地发病的心梗相比,“候鸟人群”年纪较轻,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血脂水平与当地人群相似。

但七成多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本地人得ST段抬高心梗仅占五成左右(图1)。

另外,“候鸟人群”发生心梗者虽多为简单病变,放支架的数量也少,但病情更危重,心功能受损更严重,心原性休克或院内死亡发生率高。

图1“候鸟人群”组和海南本地人群组心梗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急性心梗后发生心原性休克及死亡的比例

此外,研究还显示,“候鸟人群”心梗患者发病后就诊也延迟,从急性心梗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平均超过了6小时。

为什么会这样?

研究者指出,虽然寒冷会让急性心梗发病率升高,气温回升会让因急性心梗住院风险下降,但不同气候带迁徙导致的短时间内大幅温差与急性心梗的发生同样密切相关,发病前1~2天内24小时温差大于9.4℃是发生急性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与海南人群组相比,“候鸟人群”组的血脂、血糖及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但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却较高。

研究者推测,因短期内大幅温度变化,可能导致体内炎症水平升高,加速了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促进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预后差。

另外,研究者指出,人们常常认为气温高了血管扩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机率降低,放松了原有的药物治疗,进一步增加了心梗发作的危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共纳入~年冬季在海南住院的位冠心病患者,在位急性心梗患者中,有人为“候鸟人群”,58人为当地人。

“候鸟人群”特指冬季由北方寒冷地区到海南休养的人群(温差变化在30℃以上)。

来源:付振虹,沈明志,薛桥,等.海南“候鸟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特点与预后分析.中国循环杂志

赞赏

长按







































常见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癫疯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s/3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