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苏莉雅王兴夏株洲报道
近日,中共株洲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表扬年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通报》。在株洲市教育管理先进奖获奖名单中,彭仁堃的名字引人注意。
年6月18日这天,是彭仁堃的最后一次“露面”。追悼会现场,站满了他生前的亲朋好友、同事和学生,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眼里饱含着悲痛来送别他最后一程。“人来得太多了,我从没吹过这么久的乐曲。”吊唁的人一波接一波,号子手不停地吹奏哀乐。
遗照中的彭仁堃,看似神情严肃却又带着浅浅的微笑。看到这张照片,所有人心中都感觉被“揪”了一下,酸酸的疼。前几日还是有说有笑的彭仁堃,如今却已是天人两隔,这叫人情何以堪。
年6月17日上午8时40分左右,时任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的彭仁堃,刚刚挂断保安室打来的访客电话,因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办公室的座椅上,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58岁。
彭仁堃。
从普校到特校,他把对教育的热爱写在生命里
年5月,由于业务能力突出,55岁的彭仁堃从市十八中调往了市实验学校。一年时间不到,他在年4月又调到了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当校长。这两所学校都在郊区,之前在城区上班,彭仁堃离家近,没想到反而是在离退休越来越近的年龄,他体验到了长通勤上班的辛苦。
回忆起彭仁堃来到特校后的日子,妻子刘芳心里满是心疼。“年龄也这么大了,我劝他清闲的等退休,他执意不肯。说到底在他心中,对教育的那份热爱是摆到了第一位。”
从普校到特校,对彭仁堃来说这是从未踏及过的领域。如何快速熟知这个领域,并当好这个领域的管理层角色,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面对压力,彭仁堃从未表露出退缩,甚至在家里也没有提起过“累”字。
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岗位,了解特殊教育,彭仁堃借来很多特殊教育专业的书籍进行学习,经常下班了还在办公室看书。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会主席李志鹏记得,路过彭仁堃的办公室时,经常看到他手捧着和特教相关的书籍认真阅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彭仁堃看来,面对不熟知的领域,更要亲身去感受和体会。为快速了解学校的教学工作,每天上午,彭仁堃都会在教学楼之间往返,查看教师的课堂情况和学生的上课状态。他说,只有自己懂专业才有发言权,不懂特殊教育的人是没法管理好学校的。
彭仁堃(左二)了解课堂情况。
一段时间后,针对特教如何提高教学教研工作,彭仁堃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突破口,提出了优秀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磨课的一套方法。彭仁堃的这一思路,改变了学校以往仅通过推门听课随机检查教师教学常规的方式,真正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相比普通教育,特殊教育是一个需要倾注更多心血的事业,要有更多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彭仁堃深知这点,他把自己融入了教师,同时也融进了学生。一次在食堂检查午饭情况,一名智障学生随手将鸡骨头扔到了彭仁堃的身上。彭仁堃不但丝毫没有生气和嫌弃,还私底下找到班主任,详细了解这名学生的情况。
对于学校一些非必要的支出,彭仁堃能减则减,但只要是有助于教学和服务学生的,他从不吝啬。
尽管这里的孩子都有些特殊,但孩子们对这位校长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走在校园里,经常有学生拍一拍彭仁堃的肩膀,露出天真的微笑和他打招呼问好,彭仁堃也会积极地回应学生,还会回家和妻子刘芳分享这种单纯、简单的快乐。
虽然智力低于一般人,但孩子们还是发现校园里没有了彭仁堃的身影,常有学生天真地问起“我们的彭校长去哪里了”。
从教学到管理,他把对学校的牵挂记在心坎上
“彭校长为人很亲切,是认真把我们教师员工记在了心里。”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司机兼物业经理唐艳很清楚地记得,刚来学校的第一个月,每天早上7点20分,彭仁堃都会站在校门口教师风采展示栏前,时不时扶下眼镜,仔细对照着照片和名字,努力记下学校的每一名教师。“他就担心碰到教师和他打招呼,人家认得他,他却喊不出人家名字,他觉得这不礼貌。”
其实作为校长,彭仁堃的话并不多,但他说出来的话总能让教师印象深刻和感动。因为,他总是善于在细节中发现教师的努力和闪光点,并毫不吝啬地当面、甚至是在大会上对教师表扬。这也让教师们从他那里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回忆起彭仁堃生前的点滴,唐艳眼里泛着泪花。
3月,株洲特校康复组教研组长余珍容上完一堂公开课后,收到了彭仁堃发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fz/10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