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患者运动的风险:
心脏过度使用性损伤(cardiacoveruseinjury):
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加速、心脏早衰、心肌纤维化、斑块破裂和急性冠状动脉血栓以及心源性猝死等。
那么心梗患者需要运动吗?
长期卧床或者少动会导致全身各肌肉群功能废退从而进一步导致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而运动康复可以纠正机体的废退状态。
所以心脏运动康复已经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持续治疗的关键。
心血管疾病患者与未达到指南推荐最小运动量的个体相比,达到这一运动水平的个体5年内死亡或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降低28%~50%,在心梗及心衰等预后中也存在类似。所以心梗后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以及监护下是可以进行相应强度的运动的。
那么心梗后患者要如何运动呢?
心肌梗死急性期(48h):
心肌梗死监护室或做完支架手术后阶段(低要求):上下肢的被动运动。
应避免剧烈活动,抬高下肢可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脏负担,所以早期也应避免抬高患者下肢。
亚急性期(心梗发病3~7天):
回到普通病房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在监护下行室内或走廊内步行运动,完成心肺运动试验评估。
出院早期以及门诊康复(出院到心梗后3个月):
此期紧随着出院后的康复期,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检测出患者的无氧代谢阈值(AT值)来制定患者的运动处方。
维持期或稳定期(心梗3个月后):
此期患者相对稳定,按照医生制定运动处方每周3~5次运动,定期复查。
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形式:
以有氧运动为主,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比如慢跑、游泳、快步走、太极拳等为宜。
尽量避免无氧运动如短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俯卧撑、潜水、肌力训练等。
心梗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运动强度: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头晕或者其他不适,应停止运动。
注意运动时间:
锻炼宜晚不宜早,早上6~9时为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如心绞痛/猝死的发作高峰,应避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zl/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