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治疗 >> 正文 >> 正文

心对话如何优化急性心梗的救治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18-6-19

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并发症多且严重,死亡率高,因此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梗塞血管及早再灌注,尽可能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如何优化心肌梗死的救治流程,最大限度争取救治时间至关重要。

在第八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上,厦门医院王焱教授、医院常敏之教授、医院董吁钢教授、厦门医院戴翠莲教授齐聚“心访谈”现场,共同探讨优化之策。

访谈要点

戴翠莲教授:冠心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常见疾病,可否请王焱教授介绍一下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王焱教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心血管病死亡位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高于肿瘤。且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从年开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不断攀升,且年开始农村地区AMI的死亡率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给国家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有效且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治策略迫在眉睫。

戴翠莲教授:作为临床医生,我们面对更多的是已发生或曾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请董吁钢教授和常敏之教授介绍一下,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及抗栓药物的使用情况。

常敏之教授:台湾地区将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区分来看,所以在台湾地区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是癌症,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分别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但若把心脑血管疾病合并而言,则超过癌症。在台湾地区,心肌梗死的诊治要求遵照指南推荐,患者到院后快速给予冠脉造影、再灌注治疗及抗栓药物。

董吁钢教授:ChinaPEACE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定量评价既往十年我国AMI和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PCI)住院患者诊疗模式的变化,其研究结果引发我的深思。结果显示,AMI患者住院期间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RAAS系统阻断剂的使用情况良好,但出院后使用率明显不足,二级预防用药亟待加强。

此外,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公布的EpicorAsia研究2年随访数据也显示,发生AMI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并不充分,结局不容乐观。结果显示院内DAPT应用率达90.6%,而出院6个月降至79.6%,12个月降为71.8%,第18个月和第23个月分别为53.7%和45.6%,呈不断递减趋势。而与此相反,住院期间单抗治疗只有8.3%,而在18个月和23个月时分别达28.1%和30.3%。只接受单抗治疗的AMI患者2年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高于双抗治疗患者。

戴翠莲教授: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新版ST段抬高心肌梗死管理指南,已弃用D2B(门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的概念,代之以首次医疗接触(firstmedicalcontact,FMC)时间。请王焱教授简单介绍一下再灌注治疗前的几个关键点。

王焱教授:D2B是以往指南和临床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随着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中心已达到国际标准(D2B时间≤90min)。但实际上从ChinaPEACE研究可以看出,我国介入技术虽然进步显著,PCI手术量迅猛增长,但院内病死率10年间无显著下降,再灌注治疗这项关键抢救措施10年间并无改善,其根医院时已错过再灌注的最佳治疗时间窗。美国院前延误一般为3小时左右,而我国目前从患者出现症状到入院的中位时间平均为10小时。若想进一步缩短患者缺血至再灌注时间,仅强调院内时间必然不够,FMC将是未来ACS救治的发展方向,这需要加强民众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使患者在出现胸痛症状时提高就医意识,缩短院前延误时间。

戴翠莲教授:DAPT是规范冠心病管理的基石。目前临床用于预防、治疗由ACS引起的缺血性事件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环氧酶(COX)-1抑制剂、P2Y12受体拮抗剂、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GPI)。能否请三位教授介绍一下,替格瑞洛的作用机制与氯吡格雷有何不同?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的优势带来了哪些临床获益?

常敏之教授:目前在台湾地区使用较为广泛的是替格瑞洛。它直接作用于P2Y12受体,蛋白结合率高,不需要代谢即可发挥作用,服用后起效时间快,且与P2Y12受体的结合呈可逆性,停药后血小板活性可快速恢复。在台湾地区,急性心梗患者大部分都会使用替格瑞洛。

董吁钢教授:环氧酶(COX)-1抑制剂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用药。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GPI)多用于行PCI手术、血栓负荷重的患者。而同为P2Y12受体抑制剂的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前者的主要优势表现为直接发挥作用,快速起效;作用力更强更一致;可逆性结合。在高血小板反应性、血栓风险高的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替格瑞洛的优势更为突出,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给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王焱教授:由于第二代P2Y12受体抑制剂(氯吡格雷)吸收后起效缓慢,过去对于血栓负荷重的AMI患者,常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的基础上,加用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但替格瑞洛在我国上市后,因其起效快的优点,可对急诊AMI患者快速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为减少支架内血栓和心血管事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戴翠莲教授:刚才三位教授介绍了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请常敏之教授再谈一下目前国内外指南对A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推荐。

常敏之教授:替格瑞洛目前广泛用于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等。如果患者在急性心梗时置入支架,使用替格瑞洛更为适合,可显著减少支架内血栓的风险。

戴翠莲教授:ACS发病急、病情重,预后不佳。胸痛中心的建立,可显著提高血管再灌注率,降低死亡率。请问一下王焱教授,为更好规范和完善我国ACS患者急性期的救治,您认为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王焱教授:加强胸痛中心建设是推动我国心血管急救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霍勇教授和葛均波院士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胸痛中心的建设是通过制订规范的诊疗流程、建立院内快速诊疗通道、医院救治效率、带动和指导民众健康教育等各种综合手段,实现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正确分流、缩短AM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以达到科学救治和改善预后的目的。胸痛中心的建设不但要在具备急诊PCI医院开展,医院推广,制定标准版和基层版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分检处理及转运能力,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完善区域网络救治体系。如果能切实做好这些工作,相信一定能为AMI患者提供最佳救治,早日迎来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的拐点。

戴翠莲教授:近年来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否请王焱教授展望一下胸痛中心建设的未来?也请董吁钢教授和常敏之教授谈一下对AMI救治体系的个人观点?

王焱教授:据我所知,台湾地区STEMI的救治工作做得非常好,D2B时间已控制在60min之内,这些成功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及借鉴。近年来胸痛中心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得到了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年10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印发《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政府的介入将进一步加速急救事业的发展。

常敏之教授:我们目前专注于急救车上的救治,例如培训急救人员如何进行心电监护,并将心电医院,实现院前诊断和现场分诊,开通院内绿色通道,缩短救治时间。

董吁钢教授:胸痛中心在整个心血管网络救治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加强建设势在必行。它以心内科为主导、临床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将胸痛(不仅限于AMI,还包括气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带动了我国整个心血管急救系统的建设。

戴翠莲教授:年ESC新发布的STEMI管理指南强调了不同灌注策略(如溶栓、PCI等)的时限。请问一下三位教授,在临床中有哪些可行的方法或措施能保障救治时限?

王焱教授:时间的概念非常重要,整个胸痛中心的建设是以时间为核心去运作的。过去设立了许多标准,如D2B时间90min,转运时间60min应就地溶栓等。STEMI急性期行直接PCI是开通血管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有条件实施PCI的医院,应优先考虑PCI,不具备PCI医院建议积极溶栓。如果能在指南规定时间内转运至附近可实施PCI的中心,应尽快转运。但由于中国交医院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溶栓治疗仍是STEMI患者一个极其重要且不可忽视的急救手段。临床中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溶栓治疗。

董吁钢教授:何奔教授主持的EARLY-MYO研究显示,STEMI患者就诊于无急诊PCI医院,可先以溶栓治疗作为初期再灌注策略,再转运至有PCI条件的中心行介入治疗是安全的,且能显著改善冠脉血流和提高心肌灌注水平。我国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方面已取得巨大进步,相信将来在政府的支持以及心血管专业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将越来越好。

常敏之教授:台湾地区的医疗分布比较平均,相对距离近,医疗资源可接近性方便很多,医院都具备PCI的条件,几乎都是做直接PCI,溶栓的情况很少。

戴翠莲教授:糖尿病、CKD患者在缺血、出血方面具有特殊性,这类患者应如何进行DAPT治疗?PCI术后DAPT的时程是多长?

董吁钢教授:这个问题需区别对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血脂、血压控制良好,PCI术后为期1年的DAPT可能就足矣。但如果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不佳,DAPT时长可能需延至2年甚至更长时间。PEGASUS-TIMI54试验结果显示,替格瑞洛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在心梗后1~3年的患者中明显降低心血管死亡、心梗或卒中的风险。

常敏之教授:糖尿病、CKD患者是缺血事件的高危患者,在DAPT时应注意按时服用,切勿漏服。

戴翠莲教授:ACS患者DAPT过程中面临出血风险,一旦出现出血,可能会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或减为一种,什么时候可重新启用?常教授您有哪些好的建议?

常敏之教授:这种情况没有通则,需个案处理。一般而言,如果为大出血或严重出血,需暂时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根据出血改善情况再决定重新启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

戴翠莲教授:今天讨论的话题非常有意义,将对临床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请三位教授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王焱教授:积极加强胸痛中心建设,并希望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规范化的DAPT是改善ACS预后的必要手段。

常敏之教授:已有大量循证证据表明,ACS患者双抗效果优于单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非常重要的。

董吁钢教授: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决定DAPT策略,强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岑聪丨视频后期尚勇丨美编柴明霞丨制版刘倩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赞赏

长按







































白电风能治好吗
复方倍他米松撒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zl/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