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
失调或断裂
最常见
发生率可高达50%
二尖瓣脱垂
心尖区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区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乳头肌断裂
(少见)
①心尖区海鸥鸣杂音
乐音性杂音
②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心梗
心脏破裂
少见
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
多为心室
游离壁破裂
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偶为室间隔破裂
可闻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收缩期杂音
栓塞
发生率1%~6%
见于起病后1~2周
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
引起脑、肾、脾、四肢等动脉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脱落
引起肺动脉栓塞
心室壁瘤
发生率5%~20%
主要见于左心室
左侧心界扩大
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
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显像、左心室造影可见——搏动减弱或有反常搏动
心肌梗死后
综合征
发生率1%~5%
见于起病后数周至数月
心包炎(心包摩擦音)
胸膜炎或肺炎
发热、胸痛等
真题链接
N54A关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破裂,下列哪项不正确
A.多见于起病一周以内
B.可累及右心室
C.心内膜下心梗不易发生
D.心动过缓
E.多为室间隔破裂穿孔
急性心梗并发心脏破裂少见,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穿孔(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A对),可累及右心室(B对),心内膜下心梗不易发生心脏破裂(C对)。发生心脏破裂时,可出现心动过缓(D对)。心脏破裂也可为亚急性,患者可存活数月。
N50A关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下列哪项正确
A.乳头肌断裂多见于二尖瓣前乳头肌
B.心脏破裂多见于室间隔穿孔破裂
C.心室壁瘤多发于心梗后三个月
D.急性心梗早期即可伴发肺梗死
E.心梗后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2%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包括:1.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可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脱落所致,产生肺动脉栓塞,而引起肺梗死(D对);2.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A错),见于下壁MI,心力衰竭明显,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在数日内死亡;3.心脏破裂: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B错);4.心室壁瘤:发生率5%~20%,主要见于左心室,多在起病数周后被发现,急性室壁瘤在MI后数日可形成(C错),可导致心功能不全、栓塞和室性心律失常;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E错)。
N53A男性,47岁,10天前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一天来胸痛再发,呈持续性,在吸气时及仰卧位时加重,坐位或前倾位时可减轻。查体:体温37.5°C,血压正常,右肺底叩浊,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胸部X线片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WBC11x/L,血沉28mm/h。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肌梗死扩展B.不稳定型心绞痛
C.变异型心绞痛D.肺栓塞
E.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患者10天前出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再发持续性胸痛1天伴发热,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心包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右侧胸腔少量积液,最可能的诊断是心肌梗死后综合征(E对)。心肌梗死的胸痛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且体位及呼吸运动与胸痛的关系不大,因此不考虑心肌梗死扩展(A错)。心绞痛患者常有胸骨后压榨痛,一般无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及心包摩擦音等症状,因此诊断不考虑不稳定型心绞痛(B错)及变异型心绞痛(C错)。肺栓塞(D错)以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为主要表现,出现胸痛伴咯血,本例虽有胸痛,但无呼吸困难及咯血症状,故不考虑。
N91A患者,男,46岁。5天前因压榨性胸痛伴大汗3小时来院,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因拒绝介入及溶栓治疗而按常规行保守处理,1天后症状缓解,此后病情平稳,4小时前,患者再次发作胸痛,持续50分钟,心尖部可闻3/6级收缩晚期吹风样杂音。该患者出现杂音最可能的病因是
A.心力衰竭B.腱索断裂
C.乳头肌功能不全D.室间隔穿孔
该患者5天前出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小时前再次发作胸痛,持续50分钟,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中晚期吹风样杂音,考虑由乳头肌功能不全(C对)导致。产生杂音的机制: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力衰竭一般不会出现心尖部的杂音(A错)。乳头肌功能不全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达50%,亦可导致乳头肌断裂,但腱索断裂极少见(B错)。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偶为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典型表现为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D错)。
N91A男,72岁,因胸痛24h,诊断前壁心梗入院,常规接受药物治疗,入院后第4天,患者再次感心前区疼痛,持续约30min查体心尖部内侧可闻及收缩中晚期高调短促附加音伴收缩晚期杂音,与呼吸运动无关,患者新出现的附加音最可能是
A.心包摩擦音B.开瓣音
C.喀喇音D.第四心音
N92A出现该附加音最可能的原因是
A.心力衰竭B.渗出性心包炎
C.二尖瓣脱垂D.心室壁瘤
本例老年男性患者4天前出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药物治疗后,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心尖部内侧可闻及收缩中晚期高调、短促附加音伴收缩晚期杂音,考虑乳头肌功能不全。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是急性心梗最常见的并发症,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C对)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其机制:因二尖瓣乳头肌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心包摩擦音(A错)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深吸气时杂音可出现增强,可见于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开瓣音(B错)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声,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在心尖内侧较清楚。
第四心音出现在心室舒张末期、收缩期前(D错),一般认为其产生与心房收缩使房室瓣及其相关结构(瓣膜、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突然紧张、振动有关,听诊在心尖部及其内侧较明显,低调、沉浊而弱,为病理性。
急性心肌梗死可出现心力衰竭,但一般无特异性心脏杂音(A错)。渗出性心包炎(B错)可为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常见于急性心梗后数周至数月,与本例不符。心室壁瘤可见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范围较广,可有收缩期杂音,与本例不符(D错)。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过往文章
心律失常高度总结(五)
心律失常高度总结(四)
心律失常高度总结(三)
心律失常高度总结(二)
心律失常高度总结(一)
心衰药物治疗—ABCD+X
高血压药物治疗—ABCD
心衰的病因?诱因??
心绞痛or心肌梗死?
心衰类型/治疗原则
心内常考分期/分级
心衰的病理生理
内分泌系统汇总
呼吸系统汇总
冠心病的治疗
新浪微博:医学教育徐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y/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