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冯某某女性73岁农民
主诉: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3小时现病史:患者近2年来反复出现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多于活动时发作,休息后可缓解,未规律治疗。于3小时前干农活时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伴有出汗。胸痛与呼吸无关,无肩部及后背放射痛,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反酸,无短暂意识障碍,无二便失禁。
其他病史:既往史:“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最高/mmHg,平时口服"硝苯地平"治疗,血压控制情况不详。
个人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毒品接触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病史及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
T36.9℃P次/分R23次/分BP/77mmHg
老年女性,神志清楚,精神差,营养较差,强迫卧位。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次/分,心律规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心电图:
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约0.2---0.4mv,II、avF、V6导联ST段压低0.1-0.2mv。
辅助检查
凝血五项:
辅助检查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数目7.40×/L↑
生化: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
2.高血压(2级、很高危)
治疗原则
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
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
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再灌注心肌治疗
㈠溶栓疗法
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㈢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溶栓疗法
溶栓治疗快速、简单,在不具备PCI医院或因各种原因使FMC(首次医疗接触)至PCI时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症的STEMI患者,静脉内溶栓仍是较好的选择。对发病3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
治疗经过
16:00患者到达我院急诊科就诊。
16:02行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抬高,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建议行溶栓治疗。
16:10给予“阿司匹林mg(I,B),氯吡格雷mg(I,A)”顿服。并向患者家属交代溶栓治疗的目的及风险。
16:15患者家属同意溶栓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6:20转入ICU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
肝素钠0.4万uiv
0.9%NS10ml+重组人尿激酶原20mgiv(3min内静推完毕)
0.9%NS90ml+重组人尿激酶原30mgivdrip(30min内静滴完毕)
溶栓后治疗
肝素钠注射液1.25万u+0.9%NS48ml,微量泵静注(u/h)
疗效评估:
16:57静脉溶栓完成。
17:44(溶栓后0.5h):患者胸痛缓解,心电图见avR、V1-V4导联抬高的ST段回落约50%并T波倒置,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
18:43(溶栓后2h):心电图见avR、V1-V4导联抬高的ST段回落至基线水平,T波倒置较前加深,溶栓成功。
24小医院导管室行PCI治疗(I,A)。
心电图治疗前后对比
溶栓后2h
冠脉造影显示:第一次造影
左主干未见明显异常,前降支近段狭窄98%,见血栓影,中段狭窄50%,血流TIMI3级,第一对角支近段狭窄60%,中段狭窄80%,回旋支近段斑块,中远段长病变,中段狭窄95%,远段狭窄90%。钝缘支近段狭窄80%。右冠近中段弥漫性长病变,中段狭窄95%,远段狭窄95%。
由于血栓负荷过重,未行介入治疗,暂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10d,择期行PCI治疗
冠脉造影显示:(十天后第二次造影)
左主干未见明显异常,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钙化病变,近段狭窄99%,中段狭窄80%,第一对角支近中段多发斑块。回旋支开口斑块,中远段弥漫性钙化性病变,中段狭窄95%,远段狭窄95%。钝缘支近段狭窄70%。右冠近中段弥漫性病变,近段狭窄50%,中段狭窄90%,中远段斑块,远段狭窄90%。
治疗:
前降支近中段置入Exce12.75x18mm支架、回旋中远段置入SUMA2.5x25mm支架
右冠病变1月后择期处理
病例小结
1.治疗方式及时机把握准确,溶栓剂选择得当。重组人尿激酶原是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无抗原性,具有较强的血浆稳定性、更快的纤溶酶原激活作用及更强的纤维蛋白特异性血栓溶解作用。尿激酶原极少消耗纤维蛋白原,半衰期为1.9h,具有血管再通率高、脑出血发生率低的特点。
2.冠脉造影示病变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右冠,TIMIⅢ级血流,表示血管再通。由于血栓负荷过重,若溶栓后24h内行PCI治疗,易导致血管再闭塞。所以暂予抗凝治疗,待病情稳定,择期PCI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s/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