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主干急性闭塞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中最严重的临床类型,约占接受冠脉造影AMI患者的1%左右,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在第十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上,医院心内科杨丽霞教授分享了左主干闭塞所致AMI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策略。
由于溶栓治疗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再灌注效果,而且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国内极少开展,因此,急诊PCI治疗往往成为左主干急性闭塞的唯一选择。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策略性开通血管,有可能减轻或避免严重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循环崩溃。
表1左主干闭塞急诊PCI的治疗难点及建议
1.选择合适的PCI患者
?TIMI血流<3级
?心源性休克或者致命性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风险大
?如果TIMI血流3级或血流动力学稳定,需考虑的因素包括:血流动力学支持、解剖因素、技术因素(GC尺寸、抽吸、支架)、左主干以外的血管病变情况、左室功能、卒中风险、合适的DES(再狭窄不是考虑的重点)、外科团队的配合(技术水平及意愿)
2.术前准备及技术策略制定
?合理运用血小板IIb/IIIa受体抑制剂(大量血栓或双抗预处理不充分)
?血流动力学支持:尽早使用IABP、ECMO
?简单处理策略,恢复血流是目标
?合理使用缺血后适应
3.造影操作细节
?入路选择:怀疑左主干闭塞者优选股动脉,但须预留IABP入径
?造影体位:头位、足位、蜘蛛位(三分叉)
?造影剂推注轻柔、量小
?尽快完成造影
4.PCI技术操作
(1)指引导管
?尺寸:造影前预计为左主干闭塞者,首选经股动脉途径及7F指引导管;已经桡动脉完成造影后才明确为左主干闭塞者,若预计6F指引导管可以完成PCI,则首选6F指引导管
?类型:左主干开口及体部闭塞者可首选JL,末端闭塞者首选强支撑力指引导管,如EBU/XB,具备一定操作经验者可选择AL
(2)导丝
?两条:LAD、LCX
?首选软导管
(3)血栓抽吸
?无保护左主干急性闭塞多为血栓性病变,应首选血栓抽吸
?注意防止血栓脱落至远端和重要分支栓塞:“啄木鸟”式推进抽吸导管,防止快速推进抽吸导管将血栓推至远端或分支;避免用力推注造影剂,“冒烟”评估为主
(4)预扩张
除非明确排除了高度狭窄,由单纯血栓导致的急性闭塞,原则上不主张直接支架,应进行预扩张。
?球囊:2.0/2.5mm半顺应性,钙化病变选择非顺应性球囊
?造影剂稀释比例<1:1,以满足“快速充盈、快速减压”的需要
?压力:6~8atm,以球囊无压迹为原则,不推荐高压,防止广泛撕裂波及主动脉窦或分支
?时间:<10s,快速充盈、快速减压
?评估:球囊可以顺利通过病变且无明显阻力
?严重钙化病变扩张不满意,应及时转为旋磨
(5)是否应该植入支架?
?原则上左主干急诊PCI应该植入支架
(6)支架选择
?开口和主干病变:管状、闭环
?分叉病变:开环、柔顺
(7)支架释放
?<10s,12~16atm,确保贴壁良好
(8)前三叉病变策略
?无论是单纯血栓抽吸,还是使用单支架或双支架,原则是越简单越好,首要保证优势血管的前向血流
(9)评估
?合并心源性休克:恢复血流是硬道理,避免追求完美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尽可能减少技术上的隐患
(10)小结
?为最大程度减少支架植入后亚急性血栓的形成,左主干支架植入应使用较高的压力,支架植入时间<10s,压力12~16atm
?对于左主干开口及中部的病变,应将支架近端放置在冠脉开口外0.5~1mm处,用16~18atm高压扩张,使开口外支架呈喇叭状
?关键在于准确判断病变长度,并选择支架
表2不同部位左主干病变对支架的要求
医脉通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s/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