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表现
1.先兆表现
发病数日或数周前有胸闷、心悸、乏力、恶心、大汗、烦躁、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2.主要症状
(1)心源性休克:
疼痛时血压下降,如疼痛缓解时,收缩压10.7kPa(80mmHg),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反应迟钝,则为休克表现。
(2)全身症状:
一般在发生疼痛24~48小时后,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一般发热体温在38℃左右,多在1周内恢复正常。
(3)心律失常:
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病后1~2天内,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4)心力衰竭:
约半数病人在起病最初几天,疼痛或休克好转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左心衰竭的表现,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5)疼痛:
是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伴有烦躁、大汗、濒死感。一般无明显的诱因,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二)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病人床上活动肢体,第三天可床边活动,第四天起逐步增加活动,一周内可达到每日三次步行~米。
(2)监护:急性期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监护。
(3)吸氧:急性期持续吸氧4~6L/min,如发生急性肺水肿,给予6~8L/min,并以35%乙醇湿化。
(4)抗凝治疗:无禁忌证病人嚼服肠溶阿司匹林~mg,连服3日。
2.解除疼痛
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罂粟碱30~60mg肌内注射。
3.心律失常处理
室性心律失常应立即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发生室颤时立即实施电复律。
4.治疗心力衰竭
主要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用洋地黄制剂。
(三)护理措施
1.保证身心休息
急性期绝对卧床,尽量避免搬动,避免诱因减少疼痛发作。
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病人的各种生理需要应由护士协助满足。
2.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护理
停用肝素4小时后,复查全血凝固时间。凝血时间在正常范围内,拔除动脉鞘管,压迫止血,加压包扎,病人继续卧床24小时,术肢制动。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鞘管留置部位有无出血、血肿。
3.防止便秘护理
提供富含纤维素食物,注意饮水,遵医嘱长期服用缓泻剂,保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润肠剂、低压灌肠等。
4.饮食护理
提供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总热量不宜过高。少量多餐,多食含纤维素和果胶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f/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