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预防 >> 正文 >> 正文

北大人在深圳蒋宝琦杏林春暖医患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18-8-29

编者按:

为庆祝北大周年校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联合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推出“北大人在深圳”专访及参访项目,历经10个月的时间,采访25位不同时期求学于北大、现扎根在深圳的北大校友,通过那些激情的、创新的、奋进的、值得记忆的故事,与丰富的文字与图片资料,书写“北大人”在深圳的故事,传播北大的精神与情怀。

个人简介

蒋宝琦,男,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年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医院内科工作。年夏,赴河南救灾医疗队任队长,巡回医疗70天;同年底赴西藏阿里医疗队巡诊教学近两年(均由卫生部派遣)。医院进修心导管。-年及-年二度赴美研修临床心脏病学及冠脉介入治疗。年晋升内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医院大内科常务副主任,心内科副主任及主任。从事内科及心血管病临床医教研逾五十年,曾获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奖,北医院优秀教师奖。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聘为首批药品审评专家,北京市卫生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医疗事故鉴定及劳动鉴定专家组成员。年受北京大学医学医院任心内科主任,医学中心顾问。-年度被中共深圳市委保健委员会评为“中央保健专项工作先进个人”。获评“北京大学优秀校友”。

医院比往日显得更加繁忙,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前来就诊的人们均望遇上十分专业又颇具耐心的医者,以期快捷有效地解除病痛与疑惧。诚然,从医逾五十年的医院心血管领域资深医者之一。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听蒋宝琦讲述北大与深圳故事的时候,经常会随着他的思绪分析一个又一个的临床案例,仿佛过往的时光就藏在经手的众多病例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问诊治病。

临床实习,三点一线:住在“牛圈”、吃在“菜园”、走在“羊市大街”

少年时期的蒋宝琦是幸运的,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蒋宝琦在无锡接受了完整而系统的中小学教育。四年级前后,学校新来了多位大学刚毕业的老师。当时小学女校长每周给孩子们讲《汤姆历险记》,体育老师教授棒球,学校还安排了自然算数课,每门课的老师都很认真,并且总是给课堂带来新鲜的东西。学校在课余组建腰鼓队,他亦是队员。“后来我才知道,新来的老师里面,绝大多数是地下党员,后来他们都调到重点中学或者教育部门了。”正是在这些老师的影响下,蒋宝琦的成绩一直不错,中学直接考到无锡一中,成了住校生。春季时学校组织远足,徒步锡山名胜。蒋宝琦至今记得古诗云:“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可见当时无锡之美景。

初中毕业后,蒋宝琦考入了本校,那年暑假他没有回家,而是参加了学校安排的公益服务。当年高考已被录取的高三学生中查出了有多位血吸虫感染者,需要集中医治。市防疫站抽调医护人员,借用郊外小学场所作为临时防治区。蒋宝琦参与了此次公益服务,这是他第一次对“病人”有了概念。他跟着学校的大师傅一起负责安排同学们的伙食。自行车也是那时学会的,每天凌晨骑着自行车到菜市场采购。正是因为参与了公益服务,蒋宝琦懂得了做事严谨认真的重要性。

年蒋宝琦参加高考,全国统招十万零七千人,他们年级共八个班,蒋宝琦所在的甲班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考到北京的高校,他也顺利考入了北京医学院。医疗系课程繁多,自基础至临床彼此衔接,环环相扣,多数课程都由知名的医学专家教授,比如教生理课程的王志均教授等。这些教授理论深厚或临床经验丰富,对待学生的问题也有问必答。此外,他还对诸多教授严谨果断而又亲历亲为的临床诊断印象深刻。五十年代初,老教授内科主任率队前往北欧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一次他查房发现曾以“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住过数次院的患者实为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yndrome),具眼、骨及心脏典型改变,让蒋宝琦见到特征性的虹膜震颤体征。还有一次五官科老主任在进行教学查房时,对新入院的急诊病人几乎一眼判定为海绵窦栓塞而实施抢救,又让蒋宝琦对“危险三角”留下深刻印象。对于蒋宝琦来说,这些临床学习到的真实案例,是作为一名医生收获的宝贵财富。

当时北医的医学教育战线拉得长,但也学习得系统扎实,因为院系发展调整他曾在北师大学习《孟德尔遗传学》课程,也在实验室学习研究,有的课程因为设置的问题还来回学习了两遍,如病理学。“其实当时有的课学习了两遍并没有觉得耽误了我什么,反而为我日后在临床实践中打下坚实基础,一碰到临床的问题就能联想到学到的东西,真的是扎在脑子里了。”

90年代,医院监护病房查房

90年代,医院心内科工作照

“住在牛圈,吃在菜园,走在羊市大街”蒋宝琦这样回忆求学的生活。“我们住的地方叫菜园,吃饭的地方叫牛圈,医院的大道叫羊市大街。”除学习之外,他还和同学们爬长城看香山红叶。医院实习时,有次他对病人进行常规性地心肺检查,没有异常。但当他转身听病人后背却发现了病征,后来病人被查出了支气管扩张症。从此以后,这个常规性心肺检查后再另外听一下后背的习惯就保持了下来。“当医生需要细心,某个地方只要出现一点失误,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再后悔你是没有办法想象的。”被蒋宝琦医诊过的病人,有领导也有平头百姓,但是在他眼中,所有的病人都是平等的。“作为一个医生,对病人应该以诚相待,把病人真正放在心上。这个原则,几十年我都没有变。”从年工作起,蒋宝琦一直保持初心,真诚对待每一位病人。

漫漫从医路,感悟时时新:“我的心思就是放在临床上,就是认真对待病人”

年,蒋宝琦从美国访学回国,经深圳的罗湖口岸过关,对当时如火如荼改革建设的场面记忆犹新。“那时候的中英街很热闹,所有人来深圳都要去看看,我当时也专门去中英街走了走。虽然当时的深圳还是个小渔村,并且只有一个迎宾馆,但是给我的感觉不错。”九十年代,他曾两次来深圳参会,上海宾馆、彭年酒店相继耸立。福田中心区至深圳北的直通隧道正加速开挖,推土机轰鸣声日夜不断。年,蒋医院后,对莲花山公园印象深刻。“莲花山公园医院相望,宽大的莲花路两旁新栽未久的树木一人多高,整齐排开。”

蒋宝琦来深圳工作初期前往莲花山公园

“我是亲眼看到了年的深圳,看到了90年代的深圳,看到了千禧年的深圳,以及现在的深圳。”蒋宝琦见证了只有一个迎宾馆的深圳成长为国际性创新型的现代化城市的深圳,三十多年深圳的沧桑巨变如同一幅画卷展现在蒋宝琦的面前。在他眼中,深圳这座城市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在创新尝试过程中的一次成功就能带来巨大的回报。

蒋宝琦所医院就是北京大学和深圳市政府合作创新的产物。医院医院,在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德炳教授的积极推动下,年9月,深圳市政府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首创院校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先河。医院更名为“医院”,成为北京大学首家异地合作办医的医疗机构,并纳入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管理体系。

四十多年在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蒋宝琦的人生本应顺理成章的在北京退休,安享晚年,医院的建设改变了他的轨迹。北京大学医学部当时亟需委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来深支援建设,专业过硬的蒋宝琦被圈定为重点引进到深圳的对象。“当时我正好在美国,八月刚从美国回来,就到深圳来看了看,各方面的硬件环境都不错。医院的时候,有个特诊病房的病人需要会诊,我还和医生们聊了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蒋宝琦年医院,参与建设心内科。“当时北大医学部发文,是一式两份,一份医院的人事处,一份是发给了这边的医学中心。文中没有写具体到什么时候为止,我就这样待下来了。”

和蒋宝琦一起医院早期建设的专家,还有高树宽、郭乃榄、虞积仁、李海燕、郭丽君、郭燕燕、刘秀文等,他们主要集中在血液、心内、ICU、妇产等几个科室。早期来深的专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特点: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

医院工作照

医院工作的十五年里,蒋宝琦坚持一线临床问诊,在他眼里,他不是来深圳发展事业开辟新天地的,而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我的心思就是放在临床上,就是认真对待病人。”正因为这样,蒋宝琦清楚地记得很多病例,“病人的年龄、心率、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治疗”这些信息储存在他的大脑中,面对相似的病症,随时调用。

蒋宝琦认为,当医生就得扎扎实实,以诚相待,要选择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作为医生,我的观念不是要求最好,而是这个方案是否适合他。”和所有医生一样,在治疗过程中,他永远面临着选择与权衡。“记得有一个老太太,冠心病,狭窄程度在70%以上。当时根据她的情况,她没有很好治疗过。我说你可以不做支架。她就没有做,本来就不想做。至少十年,她没事。问题就是,你要权衡,你有多大的把握你不做支架,这十年以后不出事。但是反过来,你做了支架就一定能避免吗?也不见得。所以像这种情况,作为医生是最难决断的。但是有的时候你必须要决断,这个决断不是现在说支架好,我就给你安支架就完事了,医生责任就没有了。你没有给他安装支架的时候,要出了事,你是不是担责任。虽然没有医疗责任,但是你良心上也得有责任,所以我觉得医生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在年广东地区全科医师誓师大会上,蒋宝琦讲话提到“从医首先需当好医生”,在他眼中,从当好一名医生,再到当一名好医生,是个不断提高、反复实践总结的过程,而坚持当一名好医生,更是一辈子的事。

蒋宝琦在年广东地区全科医师誓师大会上带领医生宣誓

建学科,识人才:“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除了一线临床作战以外,蒋宝琦来深圳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完善心内科,他主要从两方面强化心内科的建设,一是严格规范,夯实科室年轻医生的基本功;二是引进中青年的专家带头人,使其成为心内科的中流砥柱。医院的心内科就是这样发展壮大的。

蒋宝琦认为,科室的制度要一点一滴抓起,包括基本功也要从实际的事情做起,一点也不能马虎。“我们写病历摘要,历是历史的历,很多人容易错写成举例的例,病例报告才是举例的那个例。”蒋宝琦科室的医生,都要求认真撰写每一份病历,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主诉收集以后加工归纳的病人的主要症状和时间,一般不能用引号。引号是第一人称,是病人说的,应该用引号,就不能做模块。作为医生要重视每个细节,一步一个脚印。”蒋宝琦回忆自己当住院大夫时,北大的老师说病历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对于临床、教学、科研都是一手的材料,需要越详细越好。他也一直以严谨的标准要求心内科的医生。

诚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作为医生,必须以病人为出发点,病人的时间等不起是蒋宝琦的信条,他也在科室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规范的制度将“病人为先”的理念贯彻实施。“病人从救护车到手术台的时间是90分钟,而不再是从前以到达急诊室门口算起。”

好的医生除了有师傅领进门有严格规范要求以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修行,不断在临床中磨炼自己。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在临床中做出正确的判断。《黄帝内经》言:“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蒋宝琦在他从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让他感到惋惜的病例,因为没有及早发现,而导致病情延误。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不仅要对本专业领域的医学知识了如指掌,也应触类旁通







































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费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f/4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