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前兆 >> 正文 >> 正文

ldquo甘油三酯rdquo该怎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21-7-13
来源:心希望快迅

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平时用于锻炼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加上报复性”的胡吃海喝,导致“甘油三酯高”的人越来越多。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我国每十个成年人中至少有一个高脂血症患者,其中得到有效控制的仅有8.9%左右。高甘油三酯作为高脂血症的一种,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堵塞和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甘油三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体内甘油三酯主要由我们平时所吃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的。食物中的脂肪经过消化在小肠内形成乳糜微粒(外源性的甘油三酯),乳糜微粒携带的甘油三酯通过血液循环运往脂肪组织中储存。在激素等刺激下,脂肪组织中的一部分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运输至肝脏,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储存或以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形式运送至血液中(内源性甘油三酯)。

体内血脂的代谢受激素调节,如在饥饿时,胰高血糖素促进甘油三酯向糖转变,向机体提供能量;而胰岛素可促进糖转变为为甘油三酯。正常人体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的来源和去路是基本平衡的。

甘油三酯为何会高?

根据指南,甘油三酯水平以空腹(禁食12h以上)1.7mmol/L为合适水平,≥2.3mmol/L提示甘油三酯水平偏高。甘油三酯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外源性摄入过多和内源性分泌增多,食物摄取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肝脏合成及分泌富含甘油三酯的VLDL均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升高。

甘油三酯的升高,一方面是由于饮酒、缺乏运动、大鱼大肉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外源性食物摄入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肥胖、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疾病导致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自身合成和分泌过多。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害?

甘油三酯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大型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即使他汀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LDL-C)得到最佳控制(≤1.8mmol/L),甘油三酯升高(≥2.3mmol/L)的患者发生冠心病或心梗的风险仍较甘油三酯2.3mmol/L的患者增加27%。

另外有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另外还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有关,说明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升高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还是急性胰腺炎发病因素之一,机制可能和大量乳糜微粒导致血液黏度增高,胰腺局部血流不畅有关。

如何防治?

1.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①控制饮食,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用富含膳食纤维和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酸;②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20.0~23.9kg/m2),有利于血脂控制,并减小胰岛素抵抗;③增加体育锻炼,每周5-7天,每次30min中等强度运动;④戒烟、限制饮酒等。

2.药物治疗:对于改善生活方式后仍不能使得甘油三酯水平达标的患者,可启动药物治疗。常用降脂药物主要有贝特类、烟酸、ω-3脂肪酸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等。贝特类、烟酸与ω-3脂肪酸对甘油三酯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推荐用于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的血脂异常患者。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效果明确,但降低甘油三酯相对较弱。对于已经发展为冠心病的患者,常需与抗心肌缺血药物,如阿司匹林、麝香保心丸等联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叶平.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5(02):-.

2.诸骏仁,高润霖,赵水平,陆国平,赵冬,李建军.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年修订版)[J].中国循环杂志,,31(10):-.

*文章系本平台转载,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1、“软化血管”骗了国人30年,而真相只有一个

2、做过例手术北京医生总结的心梗预兆,转发可救人一命!

3、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能够一起吃吗?

4、心脏外科手术百年传奇

5、一位女性新冠患者,在救护车上被强奸了

小伙伴们好,跟大家说句悄悄话。

因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qz/8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