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前兆 >> 正文 >> 正文

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是什么生活中,该如何进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20-9-24

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心梗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度劳累。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情绪不稳。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怎样做好预防护理:

1、避免过度劳累。尤其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

2、控制情绪。临床资料表明,心肌梗塞病人再发的诱因中,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者占43.8%。因为,情绪起伏波动,能增加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加大,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同时伴有人体内儿茶酚胺升高,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聚集而易凝集成血栓,这两种变化,均极易导致心肌缺血而发生心肌梗塞。

3、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4、节制饮食,忌暴饮暴食。人体在吃得过饱时,由于胃部膨胀易发生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收缩而诱发心绞痛。另外,过饱进餐后,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易诱发冠状动脉阻塞等病理变化。吃饭不宜过饱,进食应定时定量,食物品种以清淡易消化为宜。暴饮暴食会加重心肌耗氧,加重或诱发心肌梗死。

5、应注意少食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豆类、土豆、葱、蒜及过甜食物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白酒、辣椒、可可粉、咖啡等。   

6、深秋和冬季是心肌梗死的易发季节,除了保暖防寒外,还应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尤以各种药粥最为适宜。

7、动静结合,所谓动静结合,动是要有适当的体力活动,增强体质,静是有必要的休息。无论做什么活动,都必须以不出现心慌、气短、心前区疼痛、憋闷、心率每分钟不超过次为原则。适度锻炼身体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功能,调节血液供应。锻炼应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慢跑、练气功、骑自行车等不过分剧烈的运动项目。

8、生活规律。生活要有合理的作息,劳逸适当。首先要有充足的睡眠,失眠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且能导致血胆固醇的升高,诱发心肌梗塞的复发,常失眠者应适当服用安眠药,但要防止形成习惯性和依赖性。其次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解大便时应采用坐式便桶,因为便秘再加上蹲式解大便等能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而突然发生意外。

9、应随身携带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盒”,一旦出现心肌梗塞前兆症状,应尽量在不移动的状况下,就地抢救治疗。可自行从“急救盒”内取出硝酸甘油1—2片舌下含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qz/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