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防治 >> 正文 >> 正文

点赞义诊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20-12-24

都说医患关系严峻

但在实际生活中

医生与患者之间更多的

还是温暖的关怀

----------

11月14日,医院医院医院门诊一楼开展关于11.14世界糖尿病日义诊活动。当日,有近三百位厦门大学教职工及家属于现场进行义诊咨询及相关辅助检查完善。

义诊活动中,医院心内科医师梁爽为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一位60多岁大娘的心电图引起梁医生注意!

梁医生发现了心电图中的细微异常,考虑不能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并及时联系负责义诊的主任,建议大娘完善心肌酶学和肌钙蛋白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两项检查共计余元,而大娘身上的现金不够。病情不能耽误,梁医生毫不犹豫垫钱,让大娘完善检查。

半小时后,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大娘心电图考虑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大娘说:“感谢认真负责的梁医生,医院开业后,我要第一个来医院做介入治疗。”

梁医生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急症,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遇到这类患者,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不可耽搁。

----------

钱虽不多

但医生以患者生命安全优先的医德

值得我们为他点赞!

大娘的心肌梗塞被及时查出,可生活中的很多人却没有这么幸运,甚至经常有人在不知情下猝死。

心跳呼吸骤停急救有个黄金4分钟的说法,病人心跳呼吸骤停后,如果一分钟内有人帮忙做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可以达到80%-90%,越往后推一分钟,复苏成功的几率就下降10%-20%,到了4分钟以后,成功率只剩10%,再往后,成功的几率就微乎其微。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心肺复苏术(CPR)并不高深,掌握几个关键步骤,我们都有可能救人一命,挽救一个家庭。

为了你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掌握这黄金4分钟很关键

下面这段急救教学视频

一!定!要!看!

心肺复苏前的准备

1

判断意识

当发现家人出现异常情况时,首先应该确认病人的意识是否存在,方法是施救者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在病人的双耳边大声呼喊问:“喂!你怎么了?”如果没有反应,就可判定为意识丧失。请注意这里是“轻”拍“重”喊,而且需要在双侧耳边分别呼喊,其目的是防止病人可能为单侧耳聋,无法听到呼喊而造成误判。

2

呼救

一旦判断病人的意识丧失,就要“”急救电话寻求帮助,为了让施救不停顿,施救者可以让其他家庭成员拨打。但如果家里除了病人外,只有一个人怎么办?可以打开手机或者电话的免提,拨打电话后,边呼救,边施救,绝不可打完电话再施救。如果家里安装有应急反应系统,则应按响,等待他人的帮助。

如果家庭里没有电话,或者无法找到手机,也没有应急反应系统怎么办?那么,只有打开房门,先施救,同时呼唤,等候有人经过的时候帮忙拨打电话,尽管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场景,但我们必须考虑到。

在接通电话后,应该简短地说明病人情况,准确告知自己家的地址,以方便救护人员尽快赶到。

3

放置体位

要去枕平卧。如果是木板床,可以就地进行施救;如果是软床,应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

4

开放气道

施救者一只手下压病人的前额,另一只手轻抬病人的下巴,这样可以打开气道,维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清除病人口中的分泌物,取出假牙。

5

判断呼吸

一侧的耳部贴近病人的口鼻,面部朝向病人的胸部,通过耳听、眼看、面部感觉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呼吸。

6

判断心跳

 

用手指轻轻抵住病人颈部中间的喉结处,向外侧往下移动两厘米左右,感觉是否有脉搏的跳动。

若没有呼吸或脉搏,就需要立即做心肺复苏了。施救前,应该松解衣领、文胸和裤带。

心肺复苏怎么做

1

施救者的位置

跪在(或者站立)在病人身体的一侧。   

2

胸外按压的部位

按压点位于患者胸骨下端和两侧乳头连线相交处或剑突上两横指处。

3

按压方法

施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5~6cm(儿童5cm,婴幼儿4cm)。

4

人工呼吸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施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深而快地向病人的口内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

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的口腔内排出。

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别为30:2,即每行胸外按压30次,就需要行口对口呼吸2次,然后重新定位,再作胸外按压,如此反复进行。一直做到病人的呼吸和脉搏恢复,或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后,方可停止。

1.确定病人确实已经失去了意识,才可实施心肺复苏。

2.为了防止传染疾病,施救人员在做人工呼吸之前,可用纸巾盖在病人的嘴上;如果实在不愿意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也可以不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只做胸外按压。

文字:曾浩然通讯员:王玲玲屈惠敏

整理:黄伊娜编辑:黄伊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fz/6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