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突发心源性猝死,享年59岁;
年,凤凰网前总编吴征老师突发心肌梗塞,最终抢救无效不幸过世,年仅39岁;
年,移动医疗平台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突然心梗离世,享年42岁……
一桩桩,一件件,血淋淋的案例,每天都在发生我们身边。
11月,逢上秋转冬的时期,昼夜温差大,早晚的寒风冷得刺骨,午后的阳光却又暖得怡人,这就是这个季节的特点。
这个季节,同样还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突然的寒冷刺激和冷热交替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在这心梗高发的季节,哪些坏习惯会“推波助澜”?
1、过度疲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情绪激动
突然的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情绪变化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7、大出血休克
休克时血压过低,冠状动脉灌注量不足,加上大出血给机体一个很大的刺激,引起体内生物化学的改变,而诱发心肌梗塞。
8、打鼾
打鼾易使血压迅速上升,增加心脏病风险。
9、不按医嘱吃药
高血压是个“无声的杀手”,自我感觉良好可不是停药的依据哦。
10、口味重
太咸的食物会升高血压,多数人每天不应摄入超过毫克的食盐。高血压者应该限制在毫克之内。
那么早期的心肌梗塞有哪些症状呢?
不典型的心梗的早期症状包括:非心脏部位的疼痛、突然胸闷喘不上气、心跳加快、大汗、突然四肢乏力等。
在心梗的早期症状中,有一些是很容易忽略、漏诊的,比如说突然胸闷感到呼吸困难喘不上气、心跳加快、大汗、突然感到四肢无力。遇到这些情况一定不要忽视,及时就医。
此外,还有一种你绝对想不到的情况:
近日,一位男性患者由于喉咙有堵塞感,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当这位患者来到诊室时,脸色发青,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一看到医生他就说,咽喉有堵塞感,呼吸不顺畅,很难受。
一般而言,咽喉有堵塞感可能是气管、咽喉有异物,或喉头水肿所导致,让人呼吸不畅。但奇怪的是,医生检查了这些部位都没发现异常,并且患者也没有哮喘、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最后,照心电图才发现,患者心脏出现大面积心肌梗塞!医生随即将其送往心血管科实施抢救。
心肌梗塞不一定都会“心痛”
心肌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病,因此,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均为高危人群。
而心肌梗塞的确有“心痛”症状,一般在胸骨中或上1/3处,主要是压榨性疼痛,还会伴憋气、胸闷、大汗或濒死感。
不过,数据显示,我国约1/6-1/3的患者没有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和部位也没有特异性,因此很容易误诊。
就像上文的心梗病人,疼痛引发咽喉的阻塞感,起初以为是咽喉部疾病;还有些患者出现下颌、颈部疼痛,则会被误以为是关节疾病,上腹部疼痛会被以为是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
如何预防心梗?
由于目前的低温、大风、阴雨等天气因素是急性心梗的诱因之一,因此,如果遇到恶劣气候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留心保健。
另外,患者本人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饱餐后、睡眠差或持续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等,都会诱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
心肌梗塞常为心绞痛进一步发展的后果。
病人多在饱餐安静或睡眠中发病。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持续时间较长,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之感,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严重者可迅速发生休克,病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水肿等。
遇到心肌梗塞,患者应马上平卧休息,严禁走动,保持安静。
家属应马上拨打,运送途中可持续或间断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
注意:
硝酸甘油虽然对冠心病有效,但有低血压的人,或者是已经有严重的心肌梗死、甚至已有休克症状的人,就不能使用。
原因是硝酸甘油会进一步加重低血压状态,甚至可能致命。
心梗发病很急,只有抢救及时,才可能免于急性心肌梗死,即便出现了心肌梗塞,梗塞范围也会小一些,症状较轻、并发症少,容易康复。
·END·
一切为了您的健康生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fz/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