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治疗 >> 正文 >> 正文

ldquo微循环rdquo与慢性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21-4-17
白癜风光疗 https://m-mip.39.net/nk/mip_4654499.html

微循环与高血压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最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

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有:

(1)环境因素影响

(2)习惯因素遗传

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3)年龄关系

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尤高;

(4)其他因素

如:肥胖者发病率高、服用避孕药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者。

临床上的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

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持续升高,并逐渐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通过疏通微循环来改善高血压,其目的是在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状况。

微循环与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以非胰岛素依赖性为主。

老年和非老年糖尿病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自身特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随多种疾病、应用多种药物、智力和记忆力减退,常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或被其他慢性疾病所掩饰。

主要特点:

(1)患病率高。

40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仅为0.04%;40岁以上即升高2.5%;60岁以上患病率为4.3%。

(2)症状不典型。

起病隐匿,容易漏诊,超重及肥胖者占多数。虽然餐后血糖已有升高,但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视力模糊、外阴瘙痒、阳痿等,也常常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如高血压、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等。

(3)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可能与热量控制过低有关,病重卧床、活动量不足、尤在降糖或胰岛素用量过大时出现。

(4)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以心血管及神经病变、泌尿系统感染、肾病、眼病为常见,而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为严重急性并发症,多发生于原来轻症糖尿病或无糖尿病史者。主要诱因为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停用胰岛素,或在对症治疗时补充过多的葡萄糖、应用皮质激素等药物所致。

(5)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多数治疗不达标,血糖难以控制。糖尿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儿童及青少年的患病率很低。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增高。

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

但是,老年糖尿病人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其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老年人口渴中枢不如年轻人敏感,不容易出现口渴多饮;

二是因为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脏老化、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

由于老年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所以很多老年人患了糖尿病也不去就诊。

在所有糖尿病人中,有70%的患者过去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而是在体检或糖尿病调查中发现的。

有的老年糖尿病人多饮、多尿不明显,但体重下降十分明显,常常被认为是胃肠道疾病。

还有很多人因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而漏诊。

不少病人常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如有的病人因视力下降检查眼底,发现有特征性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再经检查后确诊。

有的病人因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急诊住院时发现糖尿病。

这样就使许多老年糖尿病人失去了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良机。

通过疏通微循环来改善的目的是在于平衡各种激素的分泌,维护糖代谢正常机制,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张冰,(美)贝林,王纬,等,百病之源:微循环障碍[M],北京:东方出版社,

声明:平台仅供学习交流之用.部分图片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zl/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