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
特点
诱因
性质
部位
持续时间
缓解方式
心绞痛
体力劳动、
情绪激动
压迫、紧缩
或发闷感
胸骨体上段、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
休息后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5分钟内缓解
心肌梗死
多不明显
难以忍受的
压榨、窒息
或烧灼样濒
死感
与心绞痛相似
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临床表现1、胸痛:是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伴有大汗、烦躁不安及濒死感,持续1~2h以上,服硝酸甘油无效。
2、心律失常:24h内最多见,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室颤是急性心梗病人早期的主要死因。
3、主要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4、心力衰竭
5、并发症:包括栓塞、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室壁瘤、心脏破裂等。
心电图检查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
1、心电图特征改变:病理性Q波(宽而深),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
2、心电图动态性改变:抬高ST段可在数日至2周内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倒置加深呈冠状T波,逐渐变浅、平坦,部分可恢复直立;病理性Q波永久遗留。
V1、V2、V3导联示前间壁心肌梗死;
V1—V5导联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I、aVL导联示高侧壁心肌梗死;
Ⅱ、Ⅲ、aVF导联示下壁心肌梗死。
肌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到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常。
肌钙蛋白I或T:起病后3~4小时升高。
肌钙蛋白T:24~48小时达到高峰,10~14天恢复正常。
血清心肌酶测定:血清心肌酶和标志物升高,如肌酸磷酸激酶(CPK)、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其中肌酸磷酸激酶是出现最早、恢复最早的酶。
再灌注心肌治疗:发病12h内,最好在3~6h内进行
溶栓成功判断指标:胸痛2h内基本消失,心电图的ST段于2h内回降50%,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
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静注
发生室颤时: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发生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缓慢时:给予临时起搏治疗
护理问题1、疼痛——与心肌坏死有关。
2、恐惧——与剧烈疼痛造成的濒死感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功能下降有关。
4、有便秘的危险——与长时间卧床和排便习惯改变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血栓形成。
护理措施
1、保证身心休息
2、改善活动耐力
3、病情观察
4、防止便秘护理食用富含纤维食物,注意饮水,
遵医嘱长期服用缓泻剂,保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润肠剂、低压灌肠等。
完
来源:重卫教育综合整理教材
编辑、排版:重卫小秘书
审核:重卫教育运营部
欢迎投稿
投稿联系8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zl/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