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胡先生洗完澡以后大量出汗,就想坐在沙发上落落汗,结果汗越来越多,还出现了胸闷的症状。胡先生想着扛扛就过去了,但是症状越来越明显,于是他向一个心内科医生朋友描述了自己的情况,医院。到医院时胡先生已经处于休克前期,如果再晚一点可能后果不堪设想!
专家提醒,胡先生当时的情况是急性心肌梗,医院有可能会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这种病在欧美国家最常见,在美国每年约有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在世界上属低发区,但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
急性心肌梗的4大诱因,要注意!
1、过度劳累
过度疲劳和连续紧张的劳累等是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之一,专家表示劳累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氧,发生心肌坏死——心肌梗死。
2、暴饮暴食
周末、节假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3、情绪激动
当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冠状动脉痉挛,心肌供血减少,可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4、寒冷、低温刺激
寒冷刺激,特别是迎冷风走,易引起人们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另一方面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肌供血量,二者促使心肌缺血,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可使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急救的“黄金1小时”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这样的形容再合适不过。心肌梗死是因为心脏的供血血管被阻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血管阻塞后心肌大约30分钟左右开始坏死,6-8小时左右完全坏死,在这期间越早打开阻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
如果心肌梗死能在1小时内得到有效施救,康复后跟正常人一样;但如果在1个半小时后抢救,心肌将出现坏死,且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但遗憾的是,有一半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而错过了急救的时机。
日常如何预防心梗?
1、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硒谷苦荞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PP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的重要辅助药物;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具有特别疗效,能降低微血管脆性和渗透性,恢复其弹性。而且它所含的生物类黄酮(芦丁)也能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日常饮用硒谷苦荞茶,能够有效的改善养护血管,预防心梗。
2、规律生活。生活有规律,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时间,文武之道,张弛有度。参加会议、工作、学习、看电视、下棋、打扑克、玩麻将、聊天等时间均不宜过长。
3、保持心情放松。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培养“顺其自然”的态度,遇事不急不躁,劳逸适度,避免因情绪激动诱发缺血。
4、定期体检,注意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和心电图。
5、注意气候变化。持续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扩冠脉药物进行保护。
楠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zl/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