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视力不便的朋友进行阅读,锦潼之家特推出语音播报服务,点击下方语音绿色图标可收听语音版全文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是由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万人,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居首位。专家提醒,心血管出问题前就会表现出一些症状,要及早警惕和预防。
注意,血管堵了手会麻
王先生从事文案工作多年,患有轻微颈椎病。自上个月起,他不时感到左侧手臂发麻,以为是颈椎病又犯了,就自己在家热敷、按摩,但情况不见好转,有时还伴后背疼痛,去医院拍了颈椎CT,却没看出啥问题。骨科医生听了张先生对症状的描述后,建议他去心内科看一下。
经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张先生得了冠心病,造影还查出他有两支冠状动脉已达95%的狭窄。及时放支架后,他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
专家表示,很多人都以为只有颈椎疾病才会引起手臂麻木,其实相当一部分的心脏疾病患者也可能出现手麻,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当冠脉血管形成斑块时,会导致冠脉狭窄,引起周围心肌供血严重不足,心肌细胞供氧减少,乳酸生成增多。乳酸刺激心脏的自主神经,引发左侧心前区和后背的闷、憋或疼痛感。支配心脏和左侧手臂感觉的神经为同一支,因此心绞痛发作时,患者便会出现手臂麻木甚至疼痛的症状。这种现象在临床较常见,一旦出现,患者要留心是否有潜在的冠心病。
心血管病常见的7个报警信号
1、白天尿少,夜里尿多
心功能不全、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下降、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时,就会出现白天尿量减少。当夜间平卧休息后,心脏负荷相对减轻,心脏排血量增加,肾灌注血量也增加,夜尿便明显增多。
2、出现憋闷感的胃部不适
与一般胃病不同的是,此种胃部不适是一种憋闷、胀满感觉,有明显诱发原因,持续时间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伴有钝痛、灼热及恶心呕吐感。
3、无明显诱因的心跳加速
如果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并且常常是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应警惕这很可能是心脏发出的信号,而多半是心梗的征兆。
4、毫无征兆的肩颈臂痛
因为心脏缺血时会将疼痛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附近的器官如肩膀、脖子、下巴、手臂就在这个范围内,因此这些器官会感觉到痛感。这些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会有转移的现象,医院就诊。
5、心情烦躁
健康人也会出现“烦”的感觉,但是可以很快调节好,一旦出现烦的感觉,又无法自我调节好,并且反复出现就一定要重视了。传统中医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详细的分型论治,通过对这些分型论治中对症状的描述,最终发现“烦”才是心脑血管的主症状。
6、变笨
脑血管病会直接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特别是记不住最近发生的事情、抽象的数字等;判断力下降,遇事反应迟钝,处理问题不果断,需要别人的协助和建议才能做决定;以及缺乏想象力,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等认知功能受损的表现。
7、总是觉得累
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退行性病变和缺血性病变的早期,常会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嗜睡、容易疲劳等。
心脑血管病预防建议
1、饮食不要太油腻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
2、温差不宜过大
在夏季保证温差不宜过大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在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在凉爽的空调环境室内,一旦出门,高温的环境变化就会让人接受不了,而此时,因为温差变化太大的原因,很容易导致血管突然收缩或者扩张,继而就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比如会诱发心肌梗塞或脑梗塞。
3、晨练不宜过早
70%~80%的心脑血管疾病猝死发生在上午4~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4、保证水分摄入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一定要充足,特别是下夏季,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体内的水分很容易被蒸发掉,而这时一旦体内水分没有及时得到补充的话,血液浓度就会升高,继而血黏度就会升高,这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夏季每天应保证-毫升水分的摄入,最好是在半夜醒来时也要补充些水分,这样才能降低血黏度,预防血栓形成。
5、积极治疗房颤
对于伴有房颤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发生中风的危险要高于普通人,特别是在夏季,由于人体出汗、水分流失等原因,血液黏度就会增高,所以也会诱发血栓形成,所以说房颤患者在夏季尤当心。
6、血糖不宜过低
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病血糖值不宜过低,因为低血糖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会增加心肌梗塞发生及诱发死亡,而人体的血糖变化与季节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7、使用白桦茸
白桦茸学名桦褐孔菌,一种寄生于白桦树的药用真菌。研究表明,白桦茸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清除色斑,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三萜类物质可调节血压,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总黄酮类可加快氧化血红细胞的生成,加快脂代谢,降血脂。
文中内容转自北京西伯利亚白桦茸研发有限公司。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zl/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