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为啥开始招惹青壮年?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根据卫生部年统计数字显示,据国外的资料显示,50%左右的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老年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让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心肌梗塞会让如此年轻的田畴去世,心肌梗塞不是老年病吗?
与一般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不同,心肌梗塞是青壮年是猝死的主要对象。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平均每天约有人死于心肌梗死,平均每分钟就达1人。专家指出,心肌梗死发病率升高与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但十个心梗九个可防,心梗发病并非不可控。
诱发心肌梗死的两大主要原因,一是现代人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成为孕育疾病的温床;二是心梗多由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四类疾病所引发,不少青壮年有基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却难以发现或忽略治疗。
心梗可发生于无病史病人专家解读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多是在冠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亦有单纯性冠脉痉挛导致急性心梗的情况,可能发生于无任何病史的病人身上。常见的诱因有以下几种:
(1)寒冷刺激:冷刺激易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增高,心率增快,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寒冷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另外冠心病病人身体调节与适应能力差,因此在气候转换季节,寒冷刺激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情绪突然变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愤怒等情绪变化均可引起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3)暴饮暴食:进食大量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后,消化道需要大量血液,增加了心脏负担;另外,由于血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可以诱发冠脉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梗。
(4)过劳:负重登楼、过度体育运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导致心梗。
(5)大手术:手术中麻醉造成低血压,严重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失衡,免疫介质的释放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6)大出血和休克:失血和低血压可造成缺氧和冠状动脉血液灌注减少,与此同时发生的体内生化代谢改变也是间接的诱发原因。
(7)便秘:便秘时用力屏气亦可增加心脏负担,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再梗。
(8)其他:各种感染、腹泻,各种原因的缺氧、低血糖症、创伤等,均可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促发因素。
专家提醒,现代都市人尤其是中年人,生活压力大、应酬多,常常过量饮酒、频繁吸烟、熬夜等,而年轻人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四类疾病日渐增多,控制不到位,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患病风险。有些急性心梗患者发生前可无任何诱因和征兆,有些在发作前可有一些预兆,如频繁加重的心绞痛发作、新近突然发生严重心绞痛等,此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得到有效诊疗,以防心梗发生。
掌握这些方法预防心肌梗塞1、及早识别心肌梗塞的先兆。
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的常见先兆症状有下列几种:
1,突然感到胸闷不适,并在活动后有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的表现。
胸痛剧烈,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胸闷、心慌等症状。患者在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后,医院诊治,可有效地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2、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如能积极进行降血脂、控制血压、降血糖的治疗,可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因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3、保持大便通畅,可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便秘患者在用力排便时,腹腔内压力会突然升高,这可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诱发心肌梗塞。因此,中老年人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4、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可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5、精神放松,愉快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要能泰然处之,加强个人修养,正确对待生活、工作中的矛盾。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即使比赛也应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y/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