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2(06):--
作者:庄丽璇,韦瑞斌,林丽霞,薛凌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P)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例AMI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全部例AMI患者生存质量得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总分得分分别为(48.47±12.23)、(51.42±13.92)、(61.24±12.35)和(58.63±12.94)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医保、新农合患者高于自费患者(F=4.20、8.13、9.90、3.53,P0.05);生理、心理领域生存质量得分入院次数1次的患者高于入院2次及以上的患者(t=2.20、2.62,P0.05),手术治疗患者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t=2.04、2.22,P0.05),无糖尿病患者高于合并糖尿病患者(t=-2.59、-2.66,P0.05),入院时心功能正常的患者高于心功能差的患者(F=5.71、3.27,P0.05);生理领域生存质量得分年龄小的患者高于年龄大的患者(F=3.30,P0.05);心理领域生存质量得分男性高于女性(F=2.14,P0.05);生理、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收入患者高于低收入患者(F=4.71、17.30,P0.05);心理、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文化程度患者高于低文化程度患者(F=4.25、5.09,P0.05);焦虑状况越严重,生存质量得分越低(F=3.49、5.29、3.26、3.40,P0.05);家庭功能障碍越严重,生存质量得分越低(F=3.98、3.11、3.33、3.4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付费方式、入院时心功能、焦虑状况和家庭功能是AMI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
AMI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状况、付费方式、入院次数、入院时心功能等。焦虑状况、家庭功能与AMI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根据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AMI患者的生存质量。
微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发作时患者常可出现恐惧感,濒死感等主观感觉,这无疑会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导致其生存质量下降[1,2]。生存质量,又译为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是指人们对自身生命总体满意程度以及他们对个人健康的总体感觉[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AMI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4]。同时,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疾病治疗的目的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延长患者生命,而更应该注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医学评价技术及健康状况评估指标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5]。为此,本医院心内科例住院的AMI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明确AMI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而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年01月~年12月对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全部例AMI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纳入标准:(1)AMI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临床诊断标准,即至少符合以下3个条件中的2个:①有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典型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③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改变;(2)意识清晰,能理解本次调查的内容及目的;(3)患者知情同意;(4)无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排除标准:(1)既往有精神病史,有意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肿瘤患者;(3)合并严重的脑、肺、肝、肾等疾病患者。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情况问卷及病史问卷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文化水平、付费方式及入院次数等相关资料;病史问卷包括患者治疗方式、是否合并有糖尿病病史、入院时心功能等。本研究拟调查分析的影响AMI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赋值见表1。
1.2.2生存质量量表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6],该量表总共有29个条目,内容涵盖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这4个领域以及生存质量的自我评价,其中,食欲、家庭摩擦、自我评分这3个条目为中文量表特有的条目。量表使用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的评分从1~5分不等,原始得分再经线性公式转换成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
1.2.3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再乘以1.25,四舍五入后取整数即可得到标准分,判定标准为焦虑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59分者为轻度焦虑,60~69分者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该量表使用简单方便,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评定患者焦虑情绪变化[7-8]。(4)家庭功能评估量表:内容包括家庭适应度、成长度、合作度、情感度及亲密度5个方面,共有5个条目,每个条目有3个选项,量表采用0~2分的3级评分法,总分7~10分提示家庭功能无障碍,4~6分提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0~3分提示家庭功能重度障碍[9]。
1.3调查方法
以心内科病房为调查现场,调查研究全程质量控制,由经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原则上要求患者独立完成,对自行填写或理解有困难的患者,由亲属或者调查员协助完成,问卷调查结束后当场收回问卷。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经Excel表格录入,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将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份,回收有效合格问卷份,有效率95.88%。其中男例(70.55%),女48例(29.45%),年龄33~84岁,平均(68.82±6.37)岁。已婚例(79.75%),离婚和丧偶28例(17.18%),未婚5例(3.07%)。经济状况为月收入元以下49例(30.06%),月收入~元87例(53.37%),月收入元以上27例(16.56%)。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47例(28.83%),初高中或中专84例(51.53%),大专及以上32例(19.63%)。付费方式为自费14例(8.59%),医保例(72.39%),新农合31例(19.02%)。入院次数为1次例(62.58%),2次及以上61例(37.42%)。
2.2不同一般情况及病史资料的AMI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AMI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48.47±12.23)、(51.42±13.92)、(61.24±12.35)和(58.63±12.94)分;不同性别AMI患者心理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AMI患者生理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状况AMI患者生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水平AMI患者心理、环境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付费方式AMI在生存质量四个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入院次数、治疗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入院时心功能AMI患者生理、心理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AMI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焦虑状况和家庭功能的AMI患者生存质量得分情况
不同焦虑情况、家庭功能的AMI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AMI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综合评分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名AMI患者对自身生存质量自我评价的得分为20~分,平均(69.33±10.45)分。以平均分70分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高分、低分两组,高分组例(65.03%),低分组57例(34.97%)。以高、低分分组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文化水平、付费方式、入院次数、治疗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入院时心功能、家庭功能、抑郁状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变量有付费方式、入院时心功能、焦虑状况和家庭功能,根据OR值大小排序显示,付费方式是AMI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综合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入院时心功能、家庭功能及焦虑状况,详见表4。
3讨论
生存质量,又译为生命质量或生活质量,是指在价值和文化体系中个体与他们自身的期望、标准、目标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一种生存状况体验并能够综合反映自身的健康情况、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独立能力、生活环境等[10]。生存质量能够从多维度的角度反映人群和个体的健康状态[11]。因此,对AMI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可为其改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发现,AMI患者生理领域得分低于50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高于50分,说明AMI患者生存质量整体偏低,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不同[12],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地域、时间以及使用的量表不同有关。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主要指日常生活能力、精力、睡眠等方面,可能由于AMI会导致剧烈疼痛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症状,从而使生理领域的评分较低;心理领域主要指生活乐趣、意义、消极感受等心理方面,可能由于AMI作为一种危重急症,死亡率较高,患者会因此对自身生命的担忧而产生精神、心理问题,故心理领域生存质量评分也较低;社会关系领域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朋友支持和性生活3个方面,可能由于患者受疾病本身及疼痛等影响,导致其人际交往减少,使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不高,但同时也可能由于患者患病会得到家庭及朋友更多关怀和帮助,使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在四个领域中得分最高;环境领域主要包括个人居住、生活环境及经济来源、卫生保健等方面,这可能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家实施的相关利民医疗政策有关,使这个领域的评分相对较高。
本研究发现,心理领域生存质量得分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男性抗压能力相对较强有关。生理领域生存质量得分年龄小的患者高于年龄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年龄小的患者身体素质较好且合并的基础病较少有关,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3-14]。不同付费方式、经济状况的AMI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条件是影响AMI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经济条件可为患者物质生活及医疗服务提供保障,同时还可决定患者社会地位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类似[15]。不同文化水平的AMI患者心理、环境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文化水平高的患者获取疾病相关知识较强,相对有更好的经济地位,对AMI有更好的认知有关。不同入院次数、治疗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入院时心功能AMI患者生理、心理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来说,入院次数越多,无论是对患者生理、心理还是经济方面都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当前,对AMI主要运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有研究报道,PCI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非PCI术患者[7];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生存质量得分较低,这可能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等有关;心功能反映的是患者心肌协调性及收缩力,心功能越差的患者其躯体活动受限制及情绪反应以及依赖性越明显[3]。不同婚姻状况的AMI患者在各个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AMI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其住院期间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子女及社会有关。
本研究表明,不同焦虑状况、家庭功能的AMI患者在生存质量4个领域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报道,家庭成员的悉心照料、精神慰藉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进而影响其生存质量。由于AMI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家庭可给老年人提够物质保障、医疗服务及精神支柱,而良好的家庭功能是这种保障的前提条件,因此,家庭功能与AMI患者生存质量是密切相关的。有研究表明,焦虑等不良情绪是影响AMI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5]。因此,对于AMI患者,除了对其生理方面的治疗,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及情感障碍方面的护理,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加强患者的家庭功能,预防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付费方式、入院时心功能、焦虑状况和家庭功能是AMI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状况越差的患者,综合评分也越低;入院时心功能差的患者,综合评分更低;焦虑状况和家庭功能障碍越严重的患者,综合评分越低。付费方式是影响AMI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综合评分的最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AMI患者生存质量整体偏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对AMI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最大程度改善其生理症状,缓解其心理压力并满足其精神需求。同时,应充分发挥家庭的力量,重视AMI患者的身心健康,预防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另外,由于本次调查的样本数量和地区的局限性,对AMI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成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证实。
参考文献(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y/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