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主因“间断胸闷、发憋半月,加重10h”入院。患者半月前活动时出现胸部憋闷不适,伴心悸、憋闷,症状间断发作,未曾治疗。患者于10h前情绪激动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并伴咳嗽、咳白痰。
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mmHg(1mmHg=0.kPa)。神志清楚,精神差,言语不能,查体不合作,急性喘憋面容,端坐位,两肺呼吸音粗,均可闻及广泛湿啰音,未闻及干鸣音。心率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右下肢病理征阳性,余未见异常。
急诊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及新鲜梗塞灶;化验血肌钙蛋白I:1.79ng/mL;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pg/mL;D二聚体1.67mg/L;随机血糖25.12mmol/L;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
初步诊断:①急性左心衰竭Ⅰ型呼吸衰竭;②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③高血压3级(极高危);④2型糖尿病;⑤脑梗死后遗症;⑥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⑦肺栓塞待除外;⑧脑梗死待除外。
患者入院后端坐位,持续喘憋、不能平卧、周身大汗,心电监测示心率次/min,血压/mmHg,血氧饱和度70%,呼吸35次/min。予积极抢救治疗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病情逐渐稳定(表1)。入院当日急诊CT未见明显出血、梗塞灶,入院后1周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顶叶新发脑梗塞灶。
最终诊断:①急性左心衰竭Ⅰ型呼吸衰竭;②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Ⅳ级;③高血压3级(极高危);④2型糖尿病;⑤脑梗死脑梗死后遗症;⑥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⑦肺部感染。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精神、饮食可,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自主活动,可示意进食水、大小便等,家属搀扶下可站立5min左右,目前康复训练中(表2,图1)。
表1患者入院后3h复查血结果
表2患者入院后心肌酶变化
讨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治疗时,要注意梗死面积、部位及严重程度,治疗有所侧重又要同时兼顾,在检查过程中,肌钙蛋白T(cTnT)是脑心综合征与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鉴别诊断的重要血清生物标志物,一旦诊断明确,且无溶栓禁忌时可考虑尽早溶栓治疗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应用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扩容等药物治疗,同时注意对心功能的保护,控制脑水肿,控制液体量,避免血压波动大引起心力衰竭加重、脑梗死面积扩大等。此例患者应用新活素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rhBNP能有效地纠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提高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此外需及时防治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y/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