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看过多款重疾险产品评测,也读过不少重疾险购买攻略。但到底如何选到适合自己的重疾险,如果缺乏系统的知识,还是很难决策。
常有人在后台问大白,这款重疾险是不是适合我?这款网红重疾险我可以买吗?只要有时间,大白都会耐心地解答。
但奈何时间有限,加上问的朋友越来越多,想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给答案不如给大家一份系统的评估指南。有了方法大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评估,看看自己的重疾险,到底怎样才能买对。
所以,本期,我们不聊产品,不聊攻略,大白跟大家详细探讨想为自己和家人选重疾险,到底按什么思路和步骤才不会错。
希望通过本文提到的五个主要步骤,一个步骤一个动作的介绍,大家都能选到真正合适的重疾险产品。
1.第一步:经济缺口定保额
2.第二步:量入为出定预算
3.第三步:综合分析定品类
4.第四步:初步筛选定范围
5.第五步:选对比选好更重要
6.大白说:选对比选好更重要
1.第一步:经济缺口定保额
好几个朋友向大白咨询家庭保险规划,沟通现有保障状况时,他们说重疾险5年前买过一份。
且不说具体产品的性价比如何,一问保额才10万,从现在的医疗费用支出水平看,这个保额显然是不够的。
怎么判断保额是不是充足?保险的四大原则之一是损失补偿原则。
所以,一般情况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买保险也应该从损失补偿的角度去考虑。也就是说,我们先要判断如果不幸发生保险事故,我们可能面临的损失大概是多少。这可以作为界定保额是否够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所以,重疾险保额,就要考虑若不幸发生合同约定中的重疾,家庭可能面临的经济风险。
这种情况下的经济风险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高额的治疗费用,大部分人买重疾险,最希望解决的也是“有尊严的看病”;
二是治疗期间的收入损失。身体遭受重创后,大部分人难以继续工作;
三是没治好而导致身故后可能带来的未来收入的永久损失。身为成人,多数情况下是家庭经济的来源,一旦重疾身故,留给家人的,除了情感上的伤痛,可能是累累的负债。
大白在《重疾险怎么买?听听医生怎么说》一文中,也曾谈到过,重疾险的保额与当前各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密切相关,也和被保险人的收入水平,他在家庭经济中的贡献有关。
所以,综合来看,一般会建议保额为“预期重疾治疗费用+被保险人1-2年年收入之和”。
从近两年的医疗费用看,尤其是重大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6种(癌症、脑中风、重大器官移植、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终末期肾病),治疗费和康复费用起码要30万左右。如果再考虑被保险人收入水平中断的影响,保额还需适当增加。
当然了,高保额必须建立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毕竟保险的本质是转移未来生活的风险,所以要确保保费支出不会对当下的生活品质造成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兼顾保额和当前生活品质。
2.第二步:量入为出定预算
这里说的量入为出,不是简单的量入为出,而是综合考虑家庭其他支出、家庭结余情况下的量入为出。
激进直接地用收入的“双十原则”来定保费预算,向来不是大白所提倡的。不夸张的说,凡是不考虑支出,单从收入去谈预算,都是耍流氓。
比如,同样是年收入8万的单身白领、身体健康、爱运动,一个生活在一线城市,年支出6万;一个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年支出4万以内。这样的两个人如果同时问如何买重疾,大白给的建议肯定是不同的。
既然预算不仅和收入有关,和家庭其他开支也有关,那到底怎么定预算呢?
如果近两年家庭收入基本上没有大波动的情况下,我们会先评估家庭有哪些支出是必须的,是没有调整空间和弹性的,比如房贷,车贷,教育开支;哪些支出是还可以有一定调整空间的,比如年薪10万的姑娘,每年都会买几个大几千的奢侈品包包,鞋子。如果近期有保险规划,那还是有些调整空间。(当然,这是大白的看法,如果姑娘的消费观念是“包包比保险更重要”,那就另当别论)
系统的盘点年度收入和开支情况,最后可以初步计算接下来几年,自己实际可自由支配的家庭结余。基于这样的家庭人均年度结余,再去定保费预算。
当然了,也不是简单的10%,而是不同的人均年度结余范围不同,保费预算占家庭结余的比例也不同;底线是家庭成员的总保费预算费用控制在总年度结余(请特别注意,这里谈的是年度结余,不是年收入)的20%以内。
比如,年度结余3万元的年轻小白领,刚开始保费预算可以控制在元左右,占结余的比例将近20%;年度结余20万元、28岁的小两口,两人的保费预算可以控制在2.5万左右,占比就低于10%。
所以,一定不要盲信一刀切的科学保费预算比例。而是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计算并确定保费预算。
3.第三步:综合分析定品类
在初步确定保额和保费预算后,结合两者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基本上就能锁定适合的重疾险品类了,是适合选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长期的又是该选定期还是终身的,是选纯消费型的,还是可以考虑返还型的。
当然,在做综合分析之前,需要对重疾险的品类,以及不同品类的特点,有何优势和不足,适合什么样的人群有一定的了解。
想了解重疾险的分类和不同类别的差异,可查阅《想花少钱买到高保额?不得不看这份重疾险知识》,大白就不再展开介绍。
确定重疾险品类的原则很简单:不影响当前生活水平的情况下让保障更充足。
具体选择时,成年人尽可能选长期保障;预算不足,又希望保额充足,那尽可能选消费型的产品。
如果实在兼顾不了保额,可以考虑配置基础保额的长期产品,再搭配一年期产品,以较低的费用确保短期内保额是充足的,并注意在收入增长后尽快补充长期保障。
比如,前文提到的年收入5万元,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年度支出3万以内的单身白领,身体健康,比较适合的就是纯消费型的、定期重疾险;而一旦收入进一步增长或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复盘重疾险的配置。
4.第四步:初步筛选定范围
我们很多时候,因为缺乏系统的保险知识,一想到要买保险都是一上来就看产品,直接跳过了前三步。这样做,其实是很容易被误导买错,很容易被琳琅满目的产品带偏。
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做好前三步——定了保额、有个初步预算,选定了产品类别,才开始进入到广撒网,多对比产品的阶段。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可以多渠道的获取产品目标品类的产品信息。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可以直接无视;保障明显有坑的产品,要避开;明显预算超标的产品,要适当舍弃。经过收集和甄选,从而确定初步的可选产品列表。
当然,因为市场上产品确实很多,单靠自己一一去收集,要花的时间肯定不少,加上刚开始了解产品,可能对于怎么识别明显的坑,怎么判断是不是合适还不是很有把握,那不妨多看看大白的产品解析功能(大白解析),已经系统地测评了市场上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比较热门的产品。如果其中有符合你需求的,不妨列入考虑范围。
5.第五步:细节评测定产品
有了几款备选产品,最后一步需要决策的,就是看细节,评定哪款最适合自己。
要看的细节其实不少,包括:等待期长短、等待期内的保障、重疾病种、赔付次数、是否含轻症、轻症病种多少、给付次数、是否含全残、是否含轻症豁免、是否可选投保人豁免等……
最后,还要对比同样保额情况下,费用差别大小。从而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一款。
5.1等待期长短
等待期可简单理解为,保险公司用于防范投保人明知道将发生保险事故,依然投保,期望获取不当利益的一项措施。所以规定了投保后一段时间内,即使发生保险事故,比如罹患重疾,受益人也不能获得保额赔偿。
那对投保人来说,这段时间当然是越短越好。长期的重疾险产品等待期各不相同,最短的90天,长的有1年。选购时一定要看清。
5.2等待期处理方式
除了等待期长短是一个要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辽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s/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