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
夏秋交替的时间更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让人苦恼的是,心血管疾病,其实每天都离我们很近。从普通的小症状,到冠心病、脑卒中、心衰、高血压的发生,我们究竟忽略了什么?
我国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两大因素: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及年龄增长自身机能衰退。
1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元凶之一。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很多,重要的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吸烟等。
当然,遗传因素、年龄(男性≥55岁,更年期后的女性)也与高血压有关。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同一家庭内多人发病的情况常见,与一家人有同样的饮食和行为习惯有很大关系。
2如何测定自己的心血管风险?
第一步:检测自己的血流变
监测是否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血栓形成等危险因素。其中心血管健康危害诱因中,高血压占20%,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血压状况。
第二步:检测自己的同型半胱氨酸(HCY)
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近40%的脑梗死病人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第三步:检测自己的血脂四项
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用于评价受检者的脂肪代谢水平,血脂代谢紊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性预测和营养学评价。
第四步:检查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
检查自己有没有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吸烟等。
对于这些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果不加干预,健康人就可能成为高血压患者,从而引发心血管事件,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3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但其实,10个心梗,9个可以被预测;6个心梗,5个可以被预防。那么,面对心血管疾病逐年上升的情况,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首先,针对高血压问题。
高血压是世界性的问题,但我们中国人和外国人不同,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我们因同型半胱氨酸比较高,而且我们身体里严重缺乏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
△研究证实: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效降低患者血压
据权威部门调查,我国多数人日常饮食不能均衡提供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缺钙、铁、维生素A、B2比较普遍,缺锌、硒、维生素B1、维生素C也很常见。因此可以吃一些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来补充。
再者,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预防。
目前尚没有专门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药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膳食来控制,研究已经证实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可以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是很多人保证不了膳食平衡,严重缺乏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因此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就很有必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s/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