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心脏的血管因为斑块破裂导致血栓的形成,因此血管会被堵塞住,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在凌晨一对夫妻急匆匆的来到急诊室,妻子搀扶着丈夫,请求医生赶紧来帮忙治疗。丈夫满头大汗,并且用手捂住背部,医生一刻都不敢耽误,边咨询并且开始用仪器来进行检查。
患者说,自己的后背非常疼,已经疼了大半个月了,之前一直没在意,可是最近疼的越来越厉害了,这让他非常担心,医院做检查。
原来这位患者名叫老张,在此前身体一直非常好,不医院,可是就是最近一直背疼,医生在为患者做心电图后发现结果是心肌梗死,心脏超声提示已经发生了心衰。
医生感叹:这病一年死亡几万人,不能忽视啊!
其实很多人都以为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心脏疼痛,但是心肌梗死还有很多的表现,例如牙疼、头疼、背疼等等。
四大心梗的高发时段,务必小心:
第一个:洗澡时
洗澡的时候,特别是在冬天,浴室封闭的环境下,身体受到温热水的浸泡,血管会处于持续扩张的状态,人也会处于缺氧的状态,长时间洗澡极有可能导致心脑严重缺血缺氧,会出现晕倒的现象,并且会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洗澡时候水的温度不宜过高,应该和人的体温差不多,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个:剧烈运动时
现在很多人都热爱健身,追求的健康的生活。但是要注意,运动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千万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和有身体对抗性的运动,例如跑马拉松、打篮球等等,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中,心脏的输血量变高,增加了心脏的耗氧量,使得动脉血管不能充分的供血,从而引发心梗。
第三个:长期久坐时
很多人上班族需要长期久坐在办公室,老年人也经常坐在家里看电视、打牌等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久坐。长期久坐,会使人体的血压上升,心率变快,心脏缺血,极易引发心梗。
第四个:上厕所便秘时
许多中老年人大便不好,当自己排便困难的时候,腹内压力增加,血压迅速上升,甚至比平时翻倍。
这时候心脏的负担会非常重,诱发心肌梗死。有冠心病或者是上了年纪的人一定要注意上厕所不要太用力。
日常建议多补充一些膳食纤维例如粗粮五谷,或者是果蔬类,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软化粪便,改善便秘。
防止心梗,保护心脏,防血栓,日常做好四件事:
1、喝点养生茶
桑叶荞子茶:荞麦15克、桑叶8克、枸杞6克、槐米8克、菊花5克、决明子8克搭配而成。
桑叶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有利于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提高人体的血液循环。
荞子中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保护血管,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硬化。
2、控好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心梗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血压者一旦血压突升,人脑的血液会供应不足,极易造成脑梗。
很多高血压者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话,情绪激动时,血管会严重收缩,血流量也会减少,人脑的耗氧量增加,心脏的负荷变得越来越重,极易引发心梗死。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遇到事情不要激动。
3、预防肥胖,控好体重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体重不宜过胖。现代人的饮食大部分都偏油腻,经常大鱼大肉,身体很难消化,运动量也比较少,极易造成不健康的身体状况,容易堵塞血管。
当血管长期受到脂肪的压迫后,会导致心脏的供血不足,严重者更有可能出现心肌梗死的现象。
4、不要过劳,熬夜
对体力劳动来说,过度的干活,连续加班等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增加心脏疾病发作。
一般脑力劳动者,例如设计师,码农,编剧等职业都属于典型的脑力劳动者,如此的过度用脑,会增加心肌的负担,使心肌需氧量增加,容易出现心律不齐的表现。
所以,日常减少熬夜的次数,避免过度劳累,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f/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