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发作的严重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恶化速度快,一旦发作就犹如进入了“倒计时”,时间就是生命。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呢?
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
运动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减少脂肪沉积在心血管壁上,减慢安静时的心率,还能降低血压,还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搏出。
最好每天进行30-6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同时增加日常生活的运动量。
合理饮食
(1)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
(2)超重和肥胖人群,尽量采用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天不超过-mg),并限制酒和含糖食物的摄入。
(3)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过高的食物,食用油每日控制在25g以下为宜。
(4)提倡清淡少盐饮食,建议尽量选用低钠高钾盐。
远离烟酒
吸烟促进血液形成高凝状态,促发冠脉栓塞,并且还会降低人体对心梗先兆的感应能力。而戒烟后心梗的风险降低会更迅速。
长期饮酒会伤肝,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最好戒烟戒酒。
心情愉悦
长期处于紧张和易怒状态,神经系统兴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小板易被激活,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进而引起冠心病,所以有烦恼要和亲人、好友交流,多谈心,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情。
控制三高
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压升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都会增加,血压高于正常,会使血管的弹性降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斑块形成。高血压初期可通过低盐饮食和运动降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未恢复正常,需尽早开始降压药物治疗,保护心血管。
高血脂
血液里的低密度脂蛋白过高,也会损伤血管内皮,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后,可以穿过血管内皮,在血管下长成斑块,使管腔变窄,斑块破裂就会诱发心梗。血脂增高初期也可以通过低脂饮食,运动减肥降血脂,如果后期复查,血脂依然较高,可以根据血脂升高的种类,选择对应药物降脂进行治疗。
高血糖
血糖高可以导致体内糖和脂肪的代谢紊乱,损伤血管表面,使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更容易进入血管下,堵塞血管,促进斑块形成。如发现血糖升高或已确认糖尿病,应尽早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和降糖治疗。
及时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往往有以下特点:
(1)典型症状是胸口闷痛
如果劳累及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胸痛,还往往伴有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头晕恶心、极度恐惧等症状;部分人可能表现为整个胸部,甚至肩膀、左臂、脖子、咽喉、牙齿、胃部等部位的不适发生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心绞痛的可能。
(2)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难以缓解
如果胸痛和不适感反复发作,或持续超过15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3~5分钟后不缓解,要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3)常有发作诱因
心肌梗死多数在剧烈活动、突然用力、情绪激动、受惊吓、吃饱饭、突然受凉后发生。
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需格外警惕,医院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尽早开始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心肌梗死急救讲究“分秒必争”,拖的时间越久,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坏死的也就越多,心功能越差,死亡的风险就更高;越早进行治疗,打开堵塞的血管,就能存活更多的心肌细胞,预后也就越好,对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影响就越小。
最后,年轻人常加班加点熬夜工作,认为年轻就是本钱,出现胸闷、心慌、心绞痛往往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这些症状很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先兆,应提高警惕,医院检查。
来源:哈医大二院心内科
排版:程洋洋
校对:林鑫
审阅:刘思佳
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yf/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