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前兆 >> 正文 >> 正文

读书时间第三十八期陈旧性心肌梗死R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21-3-29

ReadingTIME

栏目

第三十八期

READINGTIME第三十八期第一部分:

R波异常

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由瘢痕组织修复,瘢痕组织没有电活动能力,影响心室除极,心电图出现一些R波异常。

碎裂QRS波

碎裂QRS波是指冠状动脉分布范围里,≥2个相邻导联的QRS波呈各种形式的RSR图形,包括出现额外R′波、S波切迹或1个以上R′波,伴或不伴Q波。

碎裂QRS波

形形色色的碎裂QRS波。

最后一格是一例真实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的V6导联,QRS波呈rsr′s′波,是陈旧性心肌梗死除病理性Q波外,第二种常见心电图异常,多组分的心室除极波,提示探查电极面对的心肌存在显著的瘢痕,负向波里的正向切迹既往称为胚胎样r波,现属于碎裂QRS波

碎裂QRS波产生的原因是心室肌存在瘢痕组织,局部心肌除极障碍,或局部心肌除极延迟。凡是能导致心肌瘢痕、影响局部心肌除极的疾病都能产生碎裂QRS波,例如房间隔缺损时下壁导联碎裂QRS波(钩型征)、心肌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宽QRS波,例如心室起搏、室性期前收缩、束支阻滞等背景下碎裂QRS波的定义是R波或S波切迹2个,仅有2个不能诊断为碎裂QRS波。

R波振幅丢失

一些陈旧性心肌梗死不出现病理性Q波,表现为R波振幅丢失,包括∶

⑴R波振幅丢失∶两个相邻胸导联R波振幅相差≥50%。

⑵R波递增不良:正常心电图胸导联V1-V3的R波振幅逐渐递增,呈Rv3Rv2Rv1演变模式。当胸导联Rv3-4≤3mm且出现Rv4Rv3、Rv3Rv2或Rv2Rv1时,为R波递增不良,系左室前间隔及其周围心肌除极电势丢失所致。

R波递增不良

男性,40岁。2年前曾患心肌梗死,门诊随访。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aVL、V1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V2~V4导联r波振幅极低,V3~V4导联R波振幅3mm,RV2=RV3=RV4,R波递增不良;V5、V6导联QRS波初始部有低振幅小r波,碎裂QRS波。

下图为V6导联放大%,清晰可见低振幅小r波。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陈旧性广泛前壁和高侧壁心肌梗死;③ST-T改变,请结合临床,排查有无前壁室壁瘤。

本例V2~V4导联r波酷似钉样信号,可直接判读为碎裂Q波,QRS波呈QS形,符合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史。

⑶钉样信号样r波∶QRS波初始部出现振幅≤0.5mm,时限≤20ms的低振幅r波,酷似起搏器的钉样信号,若其后紧随S波,属于碎裂Q波范畴,直接判读QRS波为QS形;若其后紧随R波,判读为碎裂QRS波。

R波递增不良一定要排除胸导联电极安放错误,例如V3导联错误放置在V1导联,也会导致Rv1Rv3。R波递增不良不仅见于陈旧性心肌梗死,也见于心肌梗死的急性期。胸痛患者一旦发现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要警惕急性缺血引起的R波振幅丢失,在ST-T改变不典型时有协助诊断作用。READINGTIME第三十八期第二部分:

ST-T改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ST-T改变可以完全恢复正常,或非特异性ST-T改变,或明显异常,后者通常见于∶①室壁瘤形成;②残留心肌缺血和心肌水肿;③新发心肌缺血或梗死;④合并其他情况引起的ST-T改变。

室壁瘤

瘢痕修复后的坏死心肌成为心肌的弱化区域,心肌收缩时,坏死区受力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急性心肌梗死抬高的ST段通常在2周内逐渐回落到基线,2周后持续ST段抬高,要警惕室壁瘤形成。室壁瘤的ST段抬高多位于出现病理性Q波或OS波的导联,V1-V3导联ST段持续抬高≥2mm,V4-V6导联ST段持续抬高≥1mm。室壁瘤ST段抬高的导联,多伴有碎裂QRS波,符合室壁瘤的瘢痕性质。前壁心肌梗死比下壁心肌梗死容易发生室壁瘤,当后者出现室壁瘤时,Ⅱ、Ⅲ和aVF导联ST段持续抬高≥lmm。

女性,78岁。1年前曾患急性心肌梗死,门诊随访。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3导联QRS波呈QS形,提示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值得注意的是V1-V3导联ST段持续抬高2~3mm,要警惕室壁瘤形成;V2-V6导联持续T波倒置或正负双相,心电图表现为Ⅱ型Wellens综合征图形,提示残留心肌缺血和水肿。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③ST-T改变,提示室壁瘤形成,请结合临床。

下图.灰色箭头所示心肌梗死后瘢痕区,局部心肌膨出形成室壁瘤。

室壁瘤心电图

女性,57岁。1年前曾患心肌梗死,门诊随访。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波增宽,时限ms,形态不像典型束支阻滞,考虑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障碍;Ⅰ、aVL导联病理性Q波(Ⅰ导联Q波切迹,时限40ms),V1-V5导联R波递增不良,碎裂QRS波,这些是广泛前壁和高侧壁心肌梗死后残留异常QRS波;V2导联ST段抬高3mm,V3导联ST段抬高2mm,要警惕前壁室壁瘤形成;Ⅰ、aVL、V1-V6导联持续T波负正双相和倒置,提示残留心肌缺血和水肿。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电轴左偏;③陈旧性广泛前壁和高侧壁心肌梗死;④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障碍;⑤ST-T改变,请结合临床,排查有无室壁瘤形成。

再发心肌缺血或梗死

即使接受再灌注治疗,包括药物再灌注或冠脉支架治疗的患者,仍有很多患者残留冠状动脉狭窄,是后期心肌残留缺血、水肿的病理生理基础,通常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伴T波双相、完全倒置,或Wellens综合图形。当患者再发心肌缺血或梗死时,将会出现新的ST-T改变。动态性ST-T改变伴胸痛症状,临床应高度怀疑再发心肌缺血。需要强调的是,一些患者的胸痛可能并非新发心肌缺血所致,外加室壁瘤心电图的ST段抬高和T波倒置,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缺血发作。这种混杂情况,需要临床随访心电图和心肌生化标志物判断。单纯的室壁瘤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

T波假性正常化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可以残留非特异性ST-T改变、ST段压低伴T波倒置,即基础缺血性改变。当再发心肌缺血时,有时压低的ST段恢复正常伴T波直立,这种新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电图"正常化"的现象,称为T波假性正常化。

T波假性正常化在动态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时多见,特别是后者,不能因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和T波直立,错误认为心肌缺血改善,让患者继续运动,心电图错误判读有可能将患者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T波假性正常化

A.男性,63岁。平板运动试验前,12导联心电图可见V3-V5导联T波倒置,无ST段偏移。

B.运动中,患者的胸导联T波恢复正常,出现胸痛,立即停止运动,含服硝酸甘油。T波假性正常化心电图现象发生时,患者的胸痛症状高度提示活动性心肌缺血。

-End-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

《心电图高手速成手册》一书

心电学院医学图片库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qz/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