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15点10分,伴随着救护车急促的警铃声呼啸而至,手扪胸口痛苦的患者高某被紧急抬入心病一区抢救室,值班医生2分钟内完成了首份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提示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血压90/60mmHg,次/分,患者处于心源性休克表现,病情危重,患者急需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简称急诊PCI),朱立友主任和家属沟通后马上通知了介入科安排手术,20分钟后患者进入介入科拟行急诊PCI,手术即将紧张的开始时,患者的心率开始下降并出现室颤,血压测不出,朱立友主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电除颤,患者的心率马上恢复正常,继之患者连续出现室颤近10次,在所有心病一区及介入科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抢救支持下,成功为患者在右冠状动脉植入支架一枚,患者的右侧心肌得以成功再灌注,术后患者的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都平稳下来……一个即将宣告死亡的患者与死神擦肩而过,患者家属感激涕零……截至今日,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已经成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顺利行急诊PCI近10例,宣告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绿色通道成功建立和启动。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主要危重症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发病率日益增高,然而,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早期采用保守疗法(即镇痛、扩张血管及对症处理)死亡率很高,且可能面临某些药物使用时禁忌的矛盾,且住院时间长,患者及家属在身心上均承受着极大的负担。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死亡率达到40%左右。后来随着静脉溶栓治疗的实施,使死亡率下降20%左右,但溶栓缺点是冠脉血管的再通几率仅60%左右,即便是再通后仍常有心绞痛症状发作,甚至发生再次心肌梗死。
21世纪以来,随着心脏导管技术的发展,通过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降至4%以下,且术后恢复快,患者生活质量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被美国ACC/AHA修订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建议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法。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急诊PCI)有90分钟“黄金时间”,即从就诊到球囊扩张,90分钟之内及时进行治疗能大大降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约40%。心肌梗死的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尽早开通梗塞相关血管,争取在90分钟内及时进行介入治疗能取得最大效果。急诊PCI术,是指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紧急进行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首先在心脏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找出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及其病变部位,在病变部位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使闭塞的血管得以再通,梗死相关心肌得以尽早的再灌注和功能恢复。所以说,急诊PCI术为挽救急性心肌梗死垂危的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了一条绿色通道。
所谓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基本原则是急诊科、心内科、介入科、急诊PCI手术组人员全天候、全时段处于待诊状态,在接诊转诊以及手术各个环节保持无空挡衔接,尽最大可能减少延误抢救时机,把急性心肌梗死从发病到恢复有效冠脉再灌注的时间缩至最短。急诊PCI绿色通道意味着在第一时间完成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大大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转载至10月27日“驻马店网——医界快讯”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fz/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