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心肌梗赛 >> 心肌梗防治 >> 正文 >> 正文

胆固醇一高,就离心梗脑梗不远了

来源:心肌梗赛 时间:2021-5-8

胆固醇是血脂的一种,胆固醇指标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证据显示,通过管理胆固醇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心梗和脑梗的发生。关于胆固醇管理,您一定要记住以下几件事。

胆固醇与心血管病有什么关系?

胆固醇分为“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坏胆固醇”是低密度脂胆固醇,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元凶。如果坏胆固醇偏高,就会导致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形成斑块,引起血管硬化和狭窄。特别是当斑块破裂或者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好胆固醇”是高密度脂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清除血液循环中的坏胆固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近30年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是由于血液胆固醇升高所引起。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

胆固醇从哪里来?

血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是从人体自身组织(主要在肝脏、小肠)合成的,称为“内源性胆固醇”,约占75%左右。是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二是从食物中胆固醇直接的吸收,动物内脏、牛奶、黄油、蛋黄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蔬菜、水果和谷物等植物性食品中不含胆固醇。饮食中摄入的胆固醇称为“外源性胆固醇”,约占25%。胆固醇不完全是吃出来的,即便是纯素食主义饮食,不摄入外源性胆固醇,通过人体自身组织合成,血中也含有胆固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fz/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