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看病,大多数情况都要查血?查血完之后,您拿着报告单,是否经常一头雾水?红细胞、白细胞、胆固醇、转氨酶……这些指标都是什么意思?升高或降低又暗示着什么样的身体信号?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血压、血糖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抽血做血常规化验的时候会用到。不同指标含量的偏高或偏低,也许代表着不同的疾病,如何看懂血检报告?在这里给您普及一下。
常见指标
一般化验室的血常规检查项目有20多项,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大致确认血液方面是否存在异常。
图示是一张门诊血常规化验报告,我们能够看到里面有很多化验项目
高血压(BP)高血压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可什么是高血压呢?血液好比水,水压就是水对于水管的压力,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高血压的意思就是血液对于血管的压力相对于正常增大了。如果水压太大,水管会爆,严重情况下甚至血管也会破裂(特别是心脑血管破裂引发中风等危害)。
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来自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在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如果甘油三酯过量,囤积于皮下就会使身体肥胖,囤积于血管壁则造成动脉硬化,囤积于心脏就会导致心脏肥大,囤积于肝脏则会造成脂肪肝,因此其是衡量身体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胆固醇胆固醇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可以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
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好”胆固醇,可以减少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如果指标偏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它的水平升高会增加患冠心病、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但这个指标不是越低越好,偏低可能是营养不良或得了慢性贫血等疾病。
胆固醇标准的高低是因人而异的,一般人群和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过心梗、中风的患者,相应的血脂正常值是不同的。如已患过心肌梗塞、做过介入支架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糖尿病和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把低密度胆固醇降至mg/dL以下;而其他危险性较低人群的目标水平为mg/dL或更高。
血糖(Glu)血液中的糖分就是血糖,它偏高和偏低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低血糖会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高血糖则会引发血管病变、糖尿病等症状。
红细胞(RBC)红细胞显示的是我们机体有无贫血,反映的是我们的精气神。红细胞是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如果体检发现红细胞增高,首先得思考提前几天是否有过禁(脱)水、重体力劳动、高原旅游等情况,这些都会引起红细胞异常。此外,对于服药病人来说,齐多夫定可能会引起贫血,所以服用齐多夫定方案的患者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fz/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