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常见的诱因有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大量饮酒等。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少数患者可以无疼痛,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此外还有神志障碍、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等各种表现。急性心肌梗死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
心脏发出的危险信号一定要高度重视:
1、突然的胸闷、胸痛症状
2、气急、气短、大汗淋漓
3、头晕、呕吐
4、牙痛、胃痛、肩膀痛等也要及时就诊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关键要把握抢救的黄金时间。心肌细胞一旦缺血受损,是不可逆的。对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很多人认为等待救护车会耽误治疗时间,不如自医院更快,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如果患者医院的路上病情加重,身边又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急救车上都配备有心电图机、多功能监护设备、便携式除颤仪、移动供氧装置、人工气道建立设备,以及各类抢救药物等,经过专业化培训的急救人员会在急救车上为患者做心电图,得到实时的指导和及时的后续救治准备。
心梗患者年轻化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因
对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来说,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诱发心梗的重要因素。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突发心肌梗死更容易猝死。因为年轻人多为首次发病,与老年人的长期有心肌缺血致反复心绞痛不同,不易引起重视;其次年轻人缺乏“心肌缺血预适应”(即反复多次的短暂心肌缺血可建立侧支循环具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心肌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年轻人发病前供应心肌冠状动脉血管的基础病变较轻,多为不稳定的软斑块,没有明显狭窄,因此心脏未能建立血管间的侧支循环,没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一旦血管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心肌梗死面积大,易致严重并发症。同时,年轻人自认为身体“健康”,即便出现早期胸部闷、痛症状也“不在乎”,从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心梗的病人在发病后的一个小时内如果能够开通血管,平均的死亡率是1.6%,如果我们把时间延迟到2个小时,平均死亡率是2.1%,如果延长了6个小时,平均死亡率是6%,所以对于心梗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包括以下内容01.1.避免诱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饱餐后、睡眠差或持续紧张工作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因此要注意避免这些因素。同时患有冠心病的人绝对不要勉强搬抬过重的物品。02.有效控制各种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需要积极用药,控制血压、控制血脂和戒烟、控制饮食和糖尿病治疗、采取抗血小板、抗心绞痛治疗以及ACEI类、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等。03.加强健康教育和运动,进行有计划及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04.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呼吸困难或晕厥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医院胸痛中医院心血管科优秀医疗资源,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措施,科学的急性心血管协同医疗救治体系,保障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医院后得到早期评估、危险分层、正确分流与合理救治,为急性胸痛发作患者开辟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对致命性胸痛病人做到无缝隙、零延误救治,保障危重胸痛患者高效救治。与传统住院治疗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可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降低了胸痛确诊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fz/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