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梗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出血和继发血栓形成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出量骤减,冠状动脉灌注量锐减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
2.心梗症状:胸痛(可有放射痛)、发热、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
3.心梗对人的危害:可导致左心衰后死亡、心脏破裂、栓塞、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4.心梗预后:一般患者,经治疗需6-8周方可完全愈合,重者会死亡。
5.药物:溶栓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衰药物、抗凝药物、解除疼痛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副作用,并提供书面资料。
6.特殊治疗方法:监护治疗、溶栓治疗、心脏介入治疗。
7.饮食:宜少量多餐,进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低热、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饮食过饱及服用刺激性食物。有心衰宜低盐饮食。戒烟酒、忌浓茶、咖啡。
8.活动:绝对卧床休息1-2周,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无并发症者第2周可坐床上活动,第3周离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4周可出院。6个月可恢复全天工作。
9.其他: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排便(必要时给通便药物),输液时不可用力排便(必要时给通便药物)输液时不可自行调快输液速度。吸氧对心肌梗塞患者重要性。用氧时注意事项。
心梗病人出院指导
1.调整生活方式: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肥胖者限制热量的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酒;克服急躁、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避免饱餐;防止便秘;坚持服药,定期复查等。
2.告诉家属,病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家人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家属应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
3.建议病人出院后继续康复门诊随访,进行康复治疗。一般分阶段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提倡小量、重复、多次运动,适当的间隔休息,可以提高运动总量避免超过心脏负荷。活动内容包括个人卫生、家务劳动、娱乐活动、步行活动(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避免激烈活动、竞技性活动、举重或活动时间过长。病人在上下两层楼或步行2公里无任何不适时,可以恢复性生活。经2-4个月的体力活动锻炼后,酌情恢复部分或轻工作,以后部分病人可恢复全天工作,但对重体力劳动、驾驶员、高空作业及其他精神紧张或工作量过大的工种应予更换。
9.心脏康复运动探讨?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中老年人通过运动来改善冠心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通过积极主动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积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那么适合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有哪些呢?
1、步行:以步行为锻炼项目者,每次可散步45-60分钟或每日步行-米,中间穿插快速步行(每分钟步以上的快速步行,可使心率达-次/分)。步行时,要步态稳定、呼吸自然、防止跌倒。
2、慢跑:慢跑时应先做好准备运动,穿合脚的运动鞋,跑步时保持轻松的步伐,注意地面和周围环境,防止失足跌伤,慢跑中也可交叉进行步行,跑完步后可缓步慢行或做肢体活动、体操等运动。
3、骑自行车:锻炼时应将车座高度和车把弯度调好,行车中保持上身稍前倾,避免用力握把,宜在运动场内锻炼。如有条件可应用功率自行车在室内进行运动锻炼,它的优点是运动量标准化,便于观察比较。
4、游泳:体力较好,原来会游泳,具有条件可以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这项体育锻炼,但应做好准备运动,并应避免运动时间过久,以防止肌肉痉挛。
5、其他锻炼项目:太极拳、体操及气功等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
体育锻炼对冠心病病人有益,但进行不当,给冠心病病人带来的危害也屡见不鲜。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避免在大量进餐、喝浓茶、咖啡等两小时内锻炼,也不应在运动后一小时内进餐。
运动前不喝酒不吸烟,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
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的,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
大运动量锻炼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否则容易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或用热水沐浴,至少应在休息15分钟后进行,并控制水温在40℃以下,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高温高湿季节应减少运动量
??县医院急救电话??: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CCU重症监护室??: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发布于11-1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fz/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