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三马妹,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快乐。
最近,身边有一个长得很美的朋友晚上跑步的时候差点遇到危险,另一个朋友丢了手机,小马妹丢了钱包,还有朋友在冰雪地里滑倒。
三马妹也是个姑娘,所以对跑步安全这事儿会更上心一些。马上放假了,希望大家努力了一年之后,能够带着一副好身体,健健康康、安安全全地回家与家人团聚,过个好年。
分享个小故事三马妹前段时间听北医三院的一位大叔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个体格健壮的高级程序员,由于工作原因久坐熬夜,积极加入锻炼,身体还很肌肉男。并且多方请教,根据一些所谓体育大神的建议,按照-次/分的心率目标跑步训练。
我当时一听就吓坏了,-次/分心率,这个强度几乎就是每天向心脏病进军啊!当时这位医生大叔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记下来了。
他是这样说的:“不运动血管会堵塞,运动过头会梗塞,疲劳会加重动脉硬化!长期运动疲劳会引起房颤!运动过度也会导致心肌肥厚!运动过度还会导致免疫力低下。”
说白了,运动是好事,但是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而且要因人而异。我相信,这位程序员大哥,大学时体质可能相当好。但是经过职场岁月烟酒茶的污染、生活的折磨、雾霾的洗礼。一上来就想回到当年荷尔蒙泛滥的年少岁月,但其实小心脏已经今非昔比了。
跑步安全这个话题比较大,可以包含很多的内容,咱们今天主要从3个方面来讲。
一个是日常的训练中如何避免受伤,一个是参加马拉松、越野这类比赛如何确保安全,最后是针对夜跑、尤其是女孩子以及年纪大一点的前辈在夜跑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危险。
日常训练中如何避免受伤运动是良药,但凡是药呢,都要根据个人情况考虑剂量,下药不能太猛。有氧耐力处方有一个FITT原则,说的是运动的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药。
哪些人不应该“跑马”呢?至少有5类人是不应该跑马拉松的:
1、已经发现有一些器官或组织有病变的人:比如说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肺部感染、肺气肿和患有肿瘤的病人;
2、上呼吸道感染:这个时候你再跑马拉松,可能会诱发心肌炎;
3、平时没有长期运动基础者;
4、小孩儿和年纪过大的人;
5、过于肥胖者:一般认为,BMI大于25算是轻度肥胖,不建议3公里以上的跑步,BMI大于28就是中度甚至重度肥胖,这种情况下就干脆别跑了。
不建议肥胖的人跑步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肥胖者往往有代谢障碍,当长跑运动消耗过大、代谢过快的时候,身体机能跟不上,就容易引起危险。
另一方面,体重比较大的话,骨骼和肌肉受到的压力会比常人更大,跑步会容易受伤。不跑步,但是走路是没问题的,因为保持一些基础的运动量对身体还是很必要的。可以从每天走路、步行开始,步、步,是很多医生推荐的非常温和的运动量。
现在在美国,有好几千万人把跑步当做每天常规的运动方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跑步本身是没问题的,我们要注意的就是不受伤。
运动损伤,包括跑步也是这样,80%的运动损伤是过劳性损伤,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跑步中常年磨损同一个关节、反复拉伤同一块肌肉,最后这个关节、这块肌肉出现伤病,这就是过劳性损伤。
比如说大家最害怕最关心的膝盖损伤,就是最典型的一种。跟这类损伤相关的,基本上就是3个原因,强度太大、跑姿不对、训练方式太单一。我们以膝关节为例来简单说一说。
如何避免“跑步膝”在跑步训练中做好膝关节的保护措施,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也是训练中要注意的两大原则。
第一个是,尽量减少膝关节受到的负荷,把负荷控制在发生损伤的门槛之下;第二个是,不断提高膝关节承受负荷的能力。
人体膝关节有两种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如果你现在坐着,或者在家里比较安全的环境里,可以跟着描述,一起动一动感受一下。
一种是膝关节屈伸,就是膝关节沿着大腿延长线这个方向伸直、弯曲、伸直、弯曲,而且这个角度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主动弯曲最多度,再多就需要靠手来帮忙了。
除此之外呢,在膝关节弯曲的状态下,膝关节可以有小范围的旋转。跑步中也是这样,膝关节的主要运动方式决定了,你的腿只能在一个固定的轨道里运动,如果跑姿不对,或者强度太大,就可能导致关节里一些不该接触的面互相接触,或者接触面过度磨损。
先说强度太大的问题:怎么看强度是不是太大呢?一些比较容易监控的指标,比如跑量、配速、心率,都需要注意。
跑量和配速提升得太快,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比如说咱们很熟悉的10%原则,说的是每周的周跑量增加不应该超过上周跑量的10%,否则容易受伤。
当然有人批评过这个10%原则,说不一定科学。但是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出于安全的考虑,应该把10%当做一个上限,而不是要去追赶的标准——周跑量也不是一定要逐周增加的,你可以好几周都不加跑量,甚至减跑量,也可以每周增加2%,或者5%。
怎么样定适合自己的跑量呢?三马妹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要跟别人比。经常会有跑友问,诶,我这个跑量会不会太少了?或者说,我跑了一年了,月跑量才多少多少,是不是练得不够。
我知道有跑团、朋友圈、微博之类很多地方,很多跑友会去晒轨迹、晒跑量,看到之后会觉得,哇,好厉害!跑了这么远!然后默默看一眼自己的,觉得跑得太少了。
真的没必要。人家也是一点点练起来的,他的天赋、他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你并不知道,而且说得low一点,他还可能是盗的图呢。所以这事儿没必要去攀比。
配速也是这样的,按自己的节奏来,保证休息、跑得舒服,或者比跑得舒服稍快一些,或者按照一些经典的测试来定适合自己的配速,不要去跟别人比。
关于心率:跑步时心率的起伏是可以预测以及控制的,因此你可以将它作为估计你跑步强度的一种参照工具。通过心率监测的设备或者就根据呼吸的感受,就可以大致了解心率。
如果你喘气喘得厉害,甚至眼花头疼,那你当时心率就太高了,很容易受伤。比较厉害的跑者可以在不高的心率下,跑到很快的配速。
例如跑圈流行的“MAF”方案,就是简单地将-年龄得出MAF目标心率,在跑步中保持这个目标心率,只要一超出就减速。开始跑步速度可能会很慢,但长期坚持,能在保持一定心率的基础上,越跑越快。
这就是一个从控制心率入手的较简单易懂的训练方法。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发生了心率过快的情况,千万不要立即停止跑步,要减小步幅、放缓速度,这是降低心率、避免受伤最稳妥的方法。
跑姿:刚刚说,如果跑姿不对,或者强度太大,就可能导致关节里一些不该接触的面互相接触,或者接触面会过度磨损。所以跑姿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跑姿能让你动作效率更高、跑得更快、跑得更远,而且不容易受伤。
关于“好的跑姿”这件事,一直没有什么定论说哪种跑姿一定就是最标准最好的,但是公认的好跑姿也有一些共性,比如步频高、脚底触地时间短、身体上下运动的幅度小。
我们今天不讨论具体跑姿的问题,只说一件事:改变跑姿一定一定要谨慎。除非你正在经历伤痛,明显感受到之前的跑姿有问题,否则不建议轻易改变跑姿。
而且尝试新的跑姿必须循序渐进、速度一点点加、强度一点点加。因为你需要整个身体重新适应、协调,这不是说我练个一周就能搞定的事情,急功近利就容易受伤。
训练的多样性:之前李战哲老师在马拉微课堂做分享的时候,曾经提过一个非常实用的建议,就说大家要多备几双跑鞋,换着穿,平时训练的路线、方向也要经常调整。
这个不是为了保持新鲜感,而是说,总是同一双跑鞋、同一条路,你其实就在反复刺激身体的某几个部位,这样就容易造成过劳性的损伤。
跑步训练方式也是这样的,需要换着来,一成不变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方法,会让你更容易疲劳。如果总是每天15公里,其实更容易受伤,而且你太习惯了这种距离跟配速,很容易就会变成大家口中所说的“垃圾跑量”。
比较好的方式是,今天长距离、明天轻松跑、后天交叉训练、大后天休息、再来一天间歇,诸如此类,总之就是训练内容要有多样性。
肌肉力量的下降,特别是股四头肌的力量变弱,也会增加“跑步膝”的发生。加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并且注意踝关节、髋关节这些膝关节附近的关节。
影响跑步速度和姿势的不只是单一关节和肌肉群,要把整个下半身的关节和肌肉群综合起来考虑。所以,除了跑步,也要做一些力量训练,尤其是核心和腿部的力量训练。有一种说法是,你跑量越大,就需要越多的力量训练来支撑你的训练。
这里特别提一点,训练后肌肉酸痛疲劳是正常的,但训练中肌肉突然剧痛、骨头或关节疼痛,就是受伤的征兆。这两种感觉要区分清楚。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一开始讲的那个故事,那个程序员为什么出事儿了。第一,他跑量加得太快;第二,配速跟心率一开始就飚得太高;第三,很可能并没有好好做热身和拉伸。
所以,日常训练中避免受伤,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量力而为、训练多样化、不要突然改变强度和跑步习惯。
参加马拉松、越野跑比赛如何确保安全跑马拉松会遇到的最可怕的事就是猝死。
年12月13日,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一名选手猝死;年1月25日,香港马拉松赛上,一位24岁的男性跑友,在临近终点处晕倒,医院后医治无效死亡;年12月10日,厦门(海沧)半程马拉松,除了两位猝死的跑者,还有另外8名参赛者被医院治疗,比较严重的2医院留院观察。
有没有被抢救回来的呢?也有,年北马有一位男选手发生心跳骤停,幸运的是现场选手里有医务人员,可能本身就是医疗跑者,在急救人员来之前,紧急做了心肺复苏,到现场后,在移动选手的过程中连续心外按压,救护车上电除颤4次,被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后来通过心脏支架治疗才进入恢复中。
所以,人虽然是救回来了,但是以后别说跑马了,正常生活都得处处注意。这是非常不划算的一件事。
为什么说跑马拉松容易猝死?其实从概率上来讲,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但是,一旦发生了,对当事人来说就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为这么长的距离,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基础的,而且赛前还需要做好身体的、心理的、装备的各种准备,并不是随便大街上抓一个人都能够承受的强度。
大家在跑圈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人,没有运动的基础,上来就直接报全马、报半马的。小马妹的习惯,看到一个说教一个。希望大家也能够这样,一起营造一个跑圈的氛围。
即使是专业的马拉松运动员,也有出现猝死的。年的时候,也就是年奥运会的选拔赛上,死过一个28岁的马拉松运动员。我记得前几年,很多马拉松比赛都是要求提交体检报告的,这个虽然看起来麻烦一点,医院,但其实是对选手安全负责的做法。
另外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很多人认为,身体好,心脏就好,其实不是这样的。除了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心肌病、先天性结构缺陷等,在活动量小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异常的,但运动量超过其负荷的时候,就可能发生猝死。所以,在参加比赛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另外,运动大量出汗和饮水,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发生猝死。因此,身体好,不一定心脏好,要注意超负荷运动后的猝死。
如果说你觉得,嗯,我平时训练量是够的,我参加比赛也不拼命,不会有猝死的问题,但是就怕受伤。因为毕竟赛道是比较陌生的,可能也会有一些突发情况,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来准备呢?
我觉得有两点:一方面是说要选择一个靠谱的比赛,远离不靠谱的赛事主办方。另一个要做一个靠谱的选手。
选择靠谱的比赛,做靠谱的选手什么样的比赛叫靠谱的比赛?我首先会想到的是比赛组织方、赛事主办方这样的方面。
怎么判断这个比赛靠不靠谱,最简单的就是,大家在微博、行政助理管理白殿疯长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fz/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