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的康复,对于帮助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非常重要。这就是在中国心脏大会8月9日的心肺运动论坛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院的吴永健教授介绍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康复”。
很多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仍然存在心绞痛症状,运动耐量下降,生活质量差,焦虑和抑郁等症状。心脏康复(cardiacrehabilitation,CR)是以运动锻炼为核心,结合饮食管理,医疗咨询,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调节心理应激能力为目的的生活方式综合管理计划。其目的是缓解心绞痛症状,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降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提高运动耐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据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较,CR可以使5年随访期间的死亡率降低8.3%。荟萃分析结果显示,CR可以使心源性死亡率下降,总胆固醇水平下降,甘油三酯水平下降,收缩压下降。CR可以提高PCI术后患者的运动耐量。各大临床指南对于CR的推荐都是基于I-IIa的临床证据。
吴永健教授介绍,CR可以分为三期,Ⅰ期院内康复期;Ⅱ期院外早期或门诊康复期;Ⅲ期院外长期康复期。Ⅰ期内容主要为病情评估,患者教育,早期活动,日常生活指导。Ⅱ期一般在出院1-6个月后进行,其内容主要为危险评估,监护下的运动康复,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和工作指导。一般包括准备活动:低水平有氧运动5-10分钟;训练阶段:有氧运动20-40分钟,适量的阻抗运动和柔韧运动,总时间为30-90分钟;放松活动:5-10分钟。
Ⅱ期时间和强度选择:
1.出院后即应开始散步等日常活动
2.出院1-2周可开始低强度有氧运动
3.2-4周后可增加低到中等强度的阻抗运动
4.非监护患者应达到预测最高心率的60-70%
5.监护患者应达到预测最高心率的70-85%
Ⅲ期为院外长期康复期,其目的为心血管事件1年后的院外患者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其内容主要为维持已经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对于低危患者无需医学监护,高危患者仍需要在监护下进行。
最后吴教授还介绍了一个病例。44岁男性,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医院行PCI术。术后2月,仍有反复胸闷,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下降,睡眠差,生活质量下降。医院进行CR。医生为其设计了一套个性化的CR方案,包括热身活动:关节灵活操15min;有氧训练:固定自行车15min,上肢阻抗15min,平板15min。频率为3-5次/周。经过一段时间的CR,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改善。
吴永健教授总结道,CR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CR安全,有效,廉价,值得推广。CR可以使患者全面获益,回归家庭和社会。
本文为医道整理报导,转载请注明来源!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hongrui.net/xjgfz/2431.html